薛定諤的虎 作品

第568章 閨女竟然是沒人要的渣女?

  發揮一下想象,戰場上正打的熱火朝天,你用通條去挖裝填好的火藥和子彈的槍管,是個什麼樣的畫面。

  最最離譜的還不是這個。

  在戰場上,那麼多槍一起發射的情況下,許多士兵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有沒有開槍,有沒有啞火。

  因此導致多次重複裝彈。

  舉個栗子。

  老米南北戰爭,蓋茲堡戰役。

  戰後北軍清理戰場,發現雙方士兵遺留在戰場上步槍中,超過三分之二的槍管中還有子彈。

  其中有大半槍支,誤塞了兩顆彈頭。

  塞了3到10顆彈頭的,竟然超過四分之一。

  其中有一支槍中,塞了23顆彈頭,創下了歷史記錄。

  怎一個‘強’字了得?

  火槍發展到南北戰爭那個年代,無論是製造工藝,還是戰術,都已經十分成熟。

  這都能出現那樣的笑話,何況是處於起步階段的燧發槍?

  事實上,在銅殼子彈出現之前,火槍都無法對弓箭造成碾壓式的優勢。

  這也是雲逍熱衷於造炮,而對火槍不怎麼感冒的原因……跟喜歡粗大,可沒任何關係。

  雲真人要的,是在戰場上碾壓建奴騎兵,是降維打擊!

  那樣才夠爽,夠痛快不是?

  將剛問世的燧發槍裝備到軍中,的確是怪丟人的,不,丟盡穿越者的臉。

  並且還會害無數士兵送命。

  啥?

  你說為什麼不造線膛槍?

  別扯犢子了。

  早在一百多年前(15世紀),就出現了線膛槍。

  然而一直到300多年後的第一次鴉片戰爭,英軍裝備的火槍,都還是前裝滑膛槍。

  火槍擊發的方式,一變再變,但大部分士兵的管子裡依舊是光光的。

  為啥?

  前裝線膛槍的歷史,就是個苦逼史。

  膛線是槍管的靈魂,這沒錯。

  可線膛槍的造價高,這還是隻其中一個微不足道的因素。

  最重要的是,線膛槍的裝填速度,實在是太吉爾慢了。

  因為線膛槍有膛線,普通的彈丸塞進去會漏氣。

  要保證彈丸嵌合膛線,和槍管嚴絲合縫,就必須將彈丸做的比槍管口徑要稍大一些。

  所以在裝填時,就需要射手來把子彈使勁塞進槍管,然後再用捅條硬捅進去……那難度,比男同志的第一次,只高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