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定諤的虎 作品

第260章 漕運改海,遷都南京?

  “這就導致農田產量下降,洪災頻發,最終引發大規模民亂。”

  雲逍細數漕運的弊端和危害。

  王承恩和範景文滿頭大汗,心驚肉跳。書包閣

  早就知道漕運有大問題,卻從來沒有人看的這麼透徹。

  如此看來,漕運不改,大明即使不亡,也必將是舉步維艱。

  雲逍看著運河上穿梭的漕船,一陣搖頭嘆息。

  放棄元朝時期的海運,改為漕運,就是永樂大帝朱棣的一大敗筆。

  可謂是貽害無窮!

  大明曆朝,從來都不乏能人志士。

  他們也很清楚,漕運是壓在大明財政的一座大山。

  因此曾經有不少人極力推動改漕運為海運。

  隆慶年間,由於黃河連年氾濫,運河堵塞,漕運艱難。

  這是漕運改海最佳的機會。

  張居正、高拱乘機強力推動,將漕糧海運。

  可也真是他孃的神奇了。

  海運一開始,原來爛到極致的河運,情況突然就好轉了。

  其中的蹊蹺,也只有那些貪官汙吏們知道。

  於是百官對海運群起而攻之。

  連張居正都頂不住壓力,不得不將海運擱置。

  這一擱置,就到了崇禎十二年。

  時任中書舍人的沈廷揚上奏,請重試海運。

  當時因為運河受到流寇襲擾,漕運時刻受到威脅。

  崇禎皇帝不得不同意沈廷揚的奏請。

  只可惜,此時的大明已經快要斷氣。

  海運剛開不多久,寧錦大敗。

  大明損失了最後一支能戰的兵馬,很快就亡國了。

  這時候開海運,自然是毫無意義。

  王承恩說道:“如此說來,也只能改漕運為海運了。”

  範景文憂心忡忡地說道:“海運風險極大,萬一影響到漕糧運輸,更是會動搖國本。”

  “風險?胡說八道!”

  “所謂的海運風險,弘治年間的邱浚、嘉靖年的王宗沐,早就逐條反駁。”

  “他們也反覆計算過,海運的損失比例,遠遠小於漕運。”

  “沒有辦成海運,是當時的朝廷內鬥的結果,而不是海運本身不行。”

  雲逍一聲嗤笑。

  範景文苦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