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米酒 作品

第229章 AI的發展前景

 但不管方式如何變化,人們看的,一樣是劇情,一樣是表演。

 甚至連捧的“東西”也是一樣的,以前的人追星捧角兒,如今的人,也追星捧腕兒。

 唯一不同的大概就是那時候交通慢通信難,表演者的技藝多為師徒相傳,一個戲班排好一齣戲,哪怕就在一個省輾轉演個幾十年,依然新鮮。

 如今通訊日益發達,科技更新換代很快,表演者的培養模式變了,對劇本更新換代的需求也更大了。

 一個劇組聚集在一起,戲演完了,電影上映了,碟片發行了,就不會再演第二次了。

 等到新的劇組籌備起來了,人們又聚集到了一起,不過人員組成,再也不會和上一個劇組一模一樣了,劇本,也是不一樣的了。

 不管這些東西怎麼變,對於演員來講,不管何時,對演技的要求,都是一樣的。”

 “朱導是覺得看戲曲能提升演技?”洛明追問道。

 “不不不,我可沒這麼想,我只是想讓雯雯看另一種表演形式罷了!

 觀眾形容一個人演技好,最高讚譽就是:“某某某真是把某某某演活了!”

 演員與劇中人,是兩個不同的人,想要讓人覺得不出戲,甚至入戲,就需要演員賦予角色神魂。

 怎麼減弱演員自己的存在感,完美演繹一個角色,考驗的就是演技。”

 聽到這兒,林淑雯恍然大悟,朱導說的其實就是娛樂圈的兩個表演流派。

 如今的電影演員,在表演的時候,大概有兩個流派,一派是技術流,一派為體驗流。

 所謂技術流,就是林淑雯這段時間做的,她去上戲上了表演課,根據表演課上學到的東西鑽研表情、動作,提升自己的表演技巧,同時學習前輩經驗,分析劇本要求的人物內核總而言之,做一切技術上可以達到的事,好儘可能的提升自己的演技。

 而技術流的表演到了巔峰,演員能較好掌控成片質量,也能很好的在每一份工作之間切換狀態,也就是俗話說的“演戲穩,出戏快”。

 技術流若想塑造一個經典角色,就必須做許許多多的準備工作,到了片場,靈光一閃,也許就是經典。

 而體驗派則是完全不同。

 演出租車司機,就自己去開出租車,演老師,就去當老師,演軍人,就去軍營親身體驗.通過實踐,把演員的狀態,轉變為劇中人。

 劇中人是我,我就是這個角色,一切演繹,皆是本色出演。

 這樣的演員挑劇組,挑合作演員,出戏慢,容易精分,容易情緒崩潰,一旦翻車,也許一輩子下來,除了留下一部經典,什麼也留不下來。

 但他們的角色,有靈有肉有神有魂,個個出彩。

 林淑雯平常的行程超級緊,再加上她和洛明每隔一週就會互穿,這讓她根本沒有想過去當一個體驗派。

 走技術流的路子,許多準備工作可以交給助理,她自己需要做的只是背臺詞揣摩角色。

 在上戲學習了一段時間,再加上每隔一週還要扮演洛明這個人,林淑雯自認自己經過這段時間的打磨演技已經很不錯,至少不會拖劇組的後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