捂中生友 作品

第358章 諸葛亮北伐

 在這種情況下,秦國與大虞的東側戰場

,雙方的主力反而詭異的安靜了下來,主要變成了騎兵間在大範圍的土地上的交鋒。

 按照每天戰死二百人的速度,可以消耗一百天,但戰爭可不是這樣算術的。

 大虞想要打掉秦軍的斥候,壓縮秦軍的活動空間;秦軍只能夠被動迎戰,偶爾打幾場反擊;但總體而言,仍舊是大虞佔便宜。

 王翦處境艱難,蒙驁這邊也差不多。

 王翦最喜歡用絕對的實力去擊敗敵人,但是自從遇到大虞以來,他每次指揮的卻都是弱勢兵馬。

 王翦發現自己又陷入最討厭的戰爭模式。

 職場精英不愧是職場精英啊!

 程昱用起了陽謀,難受的就變成了蒙驁。

 存地失人,人地皆失。這個道理蒙驁當然懂,可是他也沒辦法。

 蒙驁穩如老狗,巋然不動,暗地裡卻調動兵馬利用水路支援王翦。

 蒙驁看的很清楚,如果只是防守,十萬精銳足夠了,既然如此,還不如讓王翦那裡先打開局面。

 王翦得到增援後,立刻佈置與黃忠軍團的決戰事宜。

 然而,王翦所部的增援情況,卻被黃忠所部發覺,任憑王翦如何挑釁,黃忠所部就是不出戰。

 別看黃忠所部五十萬人,但戰略目標就是消耗牽制,黃忠也不急。

 事實上,因為之前與蒙驁所部的激戰,黃忠這次只要拖住秦軍,那就完成了戰略目標。

 至於說擊敗王翦的誘惑……

 黃忠已經想明白了,既然許褚打贏了王翦,那等他見了許褚,把許褚打一頓不就好了?

 揍許褚的本事,他自認還是有的!

 只要比許褚強,那不就比王翦更強?

 事實上,和他有差不多想法的人並不少,就連性格穩重的趙雲,都忍不住想要和許褚比劃比劃。

 誰讓許褚狗爬的字太氣人了呢?——

 大虞和大秦的精兵強將在韓國、魏國一線鬥智鬥勇的時候,諸葛亮所部已經與秦軍開始交戰了。

 諸葛亮幾乎走的歷史上關羽北伐的路線,主力以郢都(江陵)為基地,沿漢水西岸而上,依託漢水水軍保障後勤和後路,大軍從容向鄧(襄陽)進軍。

 偏師岳飛所部則沿漢水東岸進軍目標直指鄧的後方,後世樊城的位置。

 內閣制定的最低戰略目標是攻佔鄢城,但是對於第一次獨立指揮大軍團作戰的諸葛亮,以及迫切想要立下足夠的功勞、成長為獨立指揮大軍團作戰的上將的岳飛而言,內閣的策略太保守了。

 對於他們而言,如果連鄧都拿不下,那還打個屁仗啊!

 他們的最低目標就是拿下鄧,最好能夠拿下宛城。

 目標已經定下,全軍士氣高昂。

 不論是諸葛亮還是岳飛,練兵能力都是一等一。

 諸葛亮所訓練的自然人兵種的諸葛連弩兵以及無當飛軍,已經十分成型且強悍,諸葛連弩方面也有一定的突破,只不過還是缺少符文,所以達不到空間出產的諸葛連弩的穿透力,但勝在可以量產了,不用打一場仗就幾百萬上千萬的消耗。

 不僅如此,弩兵的訓練也不像弓箭手那麼麻煩,所以很多諸葛連弩兵都是無當飛軍兼職。

 除了無當飛軍之外,諸葛亮還訓練了突將、無前、散騎、武騎、車兵等兵種,以及大量的攻城器械。

 諸葛亮的能力,突出一個全面,騎兵方面或許不夠強,但也沒有明顯的短板,步兵方面的能力更是逆天。

 最最重要的是,他極為擅長排兵佈陣,能夠在各類陣型中自由轉換,臨陣指揮能力極強。

 他訓練的軍隊自然也是各個類型都十分全面,不會在戰爭中存在明顯的短板。

 岳飛也是一個極為擅長訓練兵馬的大將,他的精銳步騎雙絕,是實打實的重騎兵、重步兵,但是又擅長奔襲、勇猛無畏。

 兩路大軍齊出,臨近秦國城市頓時風聲鶴唳。

 因為地圖太大,攻打鄧只能是長期規劃,現階段還得先南下鄢城,而擋在鄢城之前的,還有漢水西岸的那處、權等城市,漢水東岸則有構木山、湫、鄀等要地。

 除此之外,還分佈著大量的小城市,包括戰爭代行者的小城市。

 早就準備了大量攻城器械的大虞軍隊,一路上對小城市發動了碾壓式的攻擊,但在大城市和戰略要地卻遇到了堅決的抵抗。

 負責南郡防禦的秦將王齕可不是簡單角色,秦國中樞對大虞對進攻南郡有所預料,所以早早就進行了堅壁清野,並在重要位置加固城防、建設營寨、佈設重兵。

 秦軍幾乎是完全採取了大虞軍之前兵圍郢都時的策略。

 然而,秦軍缺糧。

 前線重鎮還好一些,起碼都有三五個月的存糧,可以堅持到夏收;但其他地方可就還難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