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袖的兩 作品

第二百七十二章 賣的是人情世故~




孫向陽笑了笑問道。



前不久,蘇慧晚直接給所有生產隊下了通知,要收棗,所以對此他並不意外。



以他腦海中各種銷售經驗,到時候隨便找點人炒作一番,都能賣爆。



就算賣三毛錢一斤,五十萬能買八十噸。



全縣所有的棗都收來,才多少?



“直接發?這還沒到過年呢。”



像生產小隊的隊長,這些人拿是生產小隊的平均工分。



不過因為平均的緣故,肯定比不得一些拿最多的社員,屬於中游。



所以,只要打出這種招牌,還是很有影響力的,也能取信於人。



孫慶餘不解的問道。



“沒用,都是信用社,這邊真想知道,就算你去省裡開賬號都沒用,實在不行,等再下來錢,把賬先還了,然後直接發給大家。”



這次的高檔養生棗,就是走的這種路子。



孫慶餘有些憂心的說道。



在他看來,這筆買賣鐵定褲子都賠乾淨,也就別提什麼還錢了。



這時,孫慶餘才忍不住問道。



孫向陽點點頭。



是繼續拿十個工分,還是多拿,憑什麼多拿?



當時,大家還糾結過一陣,主要是他們的工作,想要多勞多得,也不好評定,這裡面的線如何劃分?



按照老支書的想法,他們這些人繼續拿十個工分就行。



也就擔心太過出格,要不然他都想在高檔養生棗下面,打上一個印章:內供,或者特供。



“三毛?”



至於老支書,大隊長,會計,婦女主任,這些人,拿的卻是整個雙水灣的平均工分。



其實,他原本不需要跟對方解釋這麼多,老支書那邊甚至連問都沒問便直接答應。



至於別人,就不需要解釋這麼多了。



在煤礦改革以後,整個雙水灣的社員,只要肯幹活,按照多勞多得的原則,基本都能拿二三十個工分。



孫慶餘苦著臉說道。



他記得去年趕集的時候,有人賣鮮棗,八分錢一斤,就算曬乾了,頂天兩毛錢一斤。



這些錢,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



孫向陽直接剖析開,講給孫慶餘聽。



不過孫向陽卻否決了老支書的提議,最後想了個折中的辦法。



孫慶餘已經不知道該說什麼了,再次感覺到,人跟人之間的差距到底有多大。



而縣裡那些眼巴巴惦記著雙水灣賬上錢的人,在看到雙水灣把錢借給紙箱廠,或者說借給蘇慧晚以後,也不敢再說什麼。



“兩塊錢一斤棗?”



孫向陽點點頭。



這錢只要月月發下來,賬上的錢至少沒那麼顯眼了。



所以,孫向陽這次賣的壓根就不是棗,而是人情世故,是面子。



畢竟生產隊雖然有一些棗樹,但其實並不多,等熟了以後,大家摘點分分,解個饞什麼的。



畢竟不是所有人都像老支書那麼一心只為雙水灣。



恐怕還不如二鍋頭好喝。



“我聽人說,咱們在信用社的賬上,還有五十三萬多?”



“友誼商店?面子?”



“咱們有多少錢,縣裡知道的一清二楚,先前蘇縣跟我說,要借點錢用用,我已經答應了,老支書那邊也知道。”



如今市面上的商品還是比較有良心的,取的名字,也都比較簡單,也沒人敢把高檔這兩個字堂而皇之的打出來。



說白了,這些人買的並不是酒,而是面子。



“多找幾個統計員,把工分統計出來,然後先定個差不多的日值,按照這個日值發,等年底的時候,再算總賬,日值高了,就割出來,少了就補上,至於那些種地的社員,也都先按照一個標準發,年底再一起統計。”



別人借錢,他或許會捨不得,但蘇慧晚那是別人嗎?



“這樣也好,蘇縣這次要借多少錢?什麼時候要?”



孫向陽說道。



“對。”



“對了,你過來找我有事?”



“對,五十三萬七千六百三十八塊七毛四分。”



“明天我就去找蘇副縣,把錢轉過去。”



但就是有人去買,願意去當這個冤大頭。



所以,孫慶餘說自己有錢,並不是誇張。



如此一來,當幹部的想要多拿工分,就得督促手下多幹活,社員們賺的越多,這些幹部拿的也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