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袖的兩 作品

第二百七十一章 借錢的條件!

孫向陽搖搖頭說道。



可惜香江那邊現在能夠消化的剪紙畫數量實在有限,要不然,他倒是想把動靜鬧的更大一些,直接登報紙,整個俞林地區收購剪紙畫。



到時候雙水灣的收入,將是幾十倍,上百倍的暴漲。



相比瓷器這些日常能夠用到的東西,剪紙畫的市場規模,無疑還是太小了。



哪怕到了後世,又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又是出口多個國家,但年銷售額加起來,甚至連瓷器的零頭的零頭都比不上。



很多人或多或少會買點瓷器之類的,畢竟吃飯的盤子碗這些,也是屬於瓷器,屬於必不可少的日常用品。



哪怕對聯這些東西,過年也會家家戶戶張貼。



但剪紙畫,國內的人又有多少人會購買?



就算有人喜歡,誰家沒把剪刀?



直接買張紅紙,自己剪點就行了,還不用花錢。



所以,剪紙畫在國內的銷售,孫向陽從未指望過。



香江,東南亞一帶的華人,這些人才是剪紙畫的潛在購買人群。



並且將剪紙畫製作成精美的冊子,才是最佳銷售方式。



既然利益方面,無法賺取太多,就只能從名聲,從一些實際上的東西來補償了。



“行,回頭我就幫你聯繫報社,到時候讓人去雙水灣找你。”



蘇慧晚痛快的應下。



就算不提她眼下的身份,光是以前當記者時候的人脈,幫雙水灣宣傳一下剪紙畫,對她來說都是輕而易舉。



至於那剪紙畫之鄉,更是縣裡一句話的事情,製作個招牌送到雙水灣,又能值幾個錢?



相比從雙水灣借來的這筆錢,實在不算什麼,縣裡也更不會有人反對。



“那好,明天我讓會計來縣裡,取個整吧,五十萬,剩下那點錢,留著應應急。”



孫向陽最後說道。



五十萬,雖然對雙水灣來說也不是個小數目了,更何況雙水灣還有不少外債,但以雙水灣如今的情況,拿出這五十萬其實並不傷筋動骨。



因為有礦務局那邊打招呼,煉焦廠那邊,現在每個月都會跟雙水灣結算一次賬,這在別的生產隊,或者別的煤礦,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正常情況下,像金家溝的煤礦,平時都是打白條,一年結一次賬,甚至為了結賬都不知道要打多少口水仗,想要全部要回來,根本不可能,一年壓一年才是正常。



雙水灣煤礦能有這種待遇,在當下都有些不可思議。



像後來那種某形狀的債務,全部都是這種打白條慢慢遺留下來的問題。



一些廠領導在位的時候都不結清,伱還指望下一任廠領導來結算?



想什麼好事呢。



所以這次,雙水灣承了人家不小的人情。



這種事情,以蘇家的能力不是做不到,但容易落人口實。



但孫家來做這種事情,任憑誰也說不出個不是來。



雖說孫向陽幫其治病的事情一直瞞著,卻瞞不過一些真正的有心人。



而對那些人來說,一個小小的煤礦,還是在政策之下的扶持,又算得了什麼?



不過對於別的小煤礦來說,也就只有羨慕嫉妒的份。



只要挖掘採購指標一天沒放開,沒允許隨意買賣,想要賺大錢,就不可能。



後世那些煤老闆完全就是趕上了好的時候,可在那之前,日子並不好過。



也就只有那些大煤礦,有關係,有資源,才能活的舒服。



雙水灣的煤礦,受限於規模,能做到眼下這種程度實屬不易。



至於說以後如何,那也終究是以後的事情。



在孫向陽的規劃中,煤礦只是給雙水灣提供啟動資金,積累最開始的資本,等研究所那邊出了成果以後,才是真正騰飛的時候。



對此,孫向陽現在所能做的就是:等待。



等待時機,苦練內功。



直至一飛沖天。



跟蘇慧晚分別後,孫向陽便回到雙水灣,然後找到老支書還有沙宏成,將蘇慧晚借錢的事情說了一下。



老支書甚至都沒什麼猶豫,直接大手一揮:借!



現在的他,的確有底氣說這個話。



尤其是煤礦擴建後,產量還會翻著番往上漲,等下個月,煉焦廠那邊又會給結算錢。



在老支書看來,雙水灣根本‘不缺錢’。



而蘇慧晚也不僅僅是孫向陽的表姐,更是雙水灣的靠山,關於這點,老支書看的很是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