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月明 作品

第352章 無題

陳景恪忙著做學問的時候,外面世界的人也沒有閒著。

 

福清正式接管了醫學院的建設工作,聯繫施工隊,按照設計要求對校園進行改建。

 

各種教學器械的採購,藥材的供應鏈等等,都需要組建。

 

不過還好,以陳景恪和朱橚的身份地位,這些東西很輕易就能弄好。

 

而且還能保證沒有人敢弄虛作假。

 

然後就是招募老師和學生。

 

學生是最好辦的,聽說醫學院開業,天下的醫師都迫不及待的想把自家兒子送進來學習。

 

普通人家,想把孩子送過來的也不少。

 

福清拿出一半的名額,從這些人中錄取學生。

 

剩下的一半名額,則按照陳景恪的提議,從天下各地的撫孤院挑選孤兒前來學習。

 

“這些孤兒學習會更加的認真,能全身心的投入醫學研究中去。”

 

“而且背後沒有相關利益群體,將來能更好的為醫療體系建設貢獻力量。”

 

“最不濟,將來他們回到自己的家鄉,也能為家鄉的醫療建設出一份力。”

 

對於他的建議,朱橚等人自然非常贊同。

 

既解決了部分孤兒的生存問題,又為醫學發展做了長遠謀劃,一舉兩得。

 

所以,學生很快就滿額了。

 

找老師就不一樣了,是一件比較麻煩的事情。

 

即便有陳景恪和朱橚的聲譽在,依然不樂觀。

 

一來這個時代的醫生習慣了師徒帶,讓他們統一授課,很多人無法接受。

 

二來,醫術也屬於有一定門檻的技術,是吃飯的傢伙什。

 

往往是傳給自己的孩子,傳給別人還是公開傳授,多數人都不願意。

 

即便告訴他們,加入就能學習陳景恪和朱橚的醫術,願意來的人依然不多。

 

他們的想法並不複雜,你們兩個的醫術再厲害,對我也沒啥影響。

 

我的醫術是沒你倆好,可某種病只有我一個人懂,得這種病的人都要來找我看。

 

那就餓不著我。

 

所謂敝帚自珍,就是這個意思。

 

總而言之吧,這種公開授課屬於打破傳統的行為,不被古典醫生理解是正常的。

 

但這個世界從來都不缺打破常規的人,更不缺無私義士。

 

就在福清為找不到講師而發愁的時候,這天她剛進醫學院,就發現自己的辦公室門口站滿了人。

 

過去一打聽,得知全是過來應聘醫師的。

 

原來陳景恪和朱橚建立醫學院的消息傳出後,全國各地都有醫師,不約而同的啟程前來共襄盛舉。

 

其中不乏當地名醫。

 

得知箇中緣由福清深受感動,她終於有些理解陳景恪了。

 

事實上,從成婚到現在,她始終無法理解陳景恪的許多作為。

 

比如各種學問,無私的分享給所有人,從來都沒有想過將某些學問留給子孫。

 

比如,對子女似乎也沒有特別的期盼,成婚這麼多年沒有孩子,他竟然一點都不著急。

 

一開始她還以為他是為了寬她的心,後來發現是真的不怎麼在意。

 

在重視血脈傳承的年代,這種想法太不可思議了。

 

尤其是他所處的位置,這種想法還很危險。

 

她將這一點牢牢藏在了心裡,從不敢對外人說起。

 

在朱元璋、馬娘娘和親生母親面前,她總是說陳景恪也很著急,只是不在人前表現出來而已。

 

現在,她似乎有些明白是為什麼了。

 

要說血脈傳承……有幾個人能說出曾祖父的名字?

 

族譜能傳承到現在還沒有斷絕的,又有幾家?

 

得益於寫了幻遊記,讓她對傳承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那本書的設定裡,化光消失的往往是血脈傳承者。

 

靠思想文化傳承的大賢,才是黃泉世界真正永恆的存在。

 

相比於血脈傳承,思想傳承才更加的恆久遠,這就是三不朽的真正偉大之處。

 

自家丈夫追求的就是三不朽。

 

和一群志同道合者,為一個大目標前進,人生還有比這更快意的事情嗎?

 

但……理解歸理解,她還是希望有屬於自己的孩子。

 

兩者並不衝突,不是嗎。

 

講師的問題就這樣意外的解決了,讓福清長舒了口氣。

 

不過這些講師並不能直接上崗,要先經過系統培訓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