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月明 作品

第265章 合格的宰相

朱元璋很快就擬定了對主要功臣的封賞。

藍玉晉封護軍、梁國公,王弼爵位不變,勳位從第四等的庶長晉為第三等的都尉。

其他將領也各有賞賜。

至於徐允恭的封賞,不外乎就是升官賞賜財物。

勳爵之類的就不用想了,作為嫡長子他只能等待繼承老父親的爵位。

關鍵是,一門雙爵乃至多爵,一般只存在於開國那一批人。

後來的享國者再想實現這個目標就非常難了。

這只是關於高級將領和大功之人的封賞,下面一般將士們的封賞,還要等詳細的戰報送過來。

由五軍都督府會同兵部、禮部共同擬定。

朱元璋很懂得拿捏時機,一邊命人召回藍玉大軍,一邊啟程前往洛陽。

他要在洛陽,為凱旋大軍舉辦一場盛大的歡迎儀式,以此來為遷都造勢。

同時也讓當地人感受一下,什麼叫大明天威,什麼叫國運昌隆。

這種方法是非常管用的,能迅速穩定人心,有效的避免許多小麻煩。

七月初一,是欽天監選定的黃道吉日,宜出行、遷居。

朱元璋在這一天,率領文武百官,從應天港口登船前往洛陽。

隨行的船隊綿延四十餘里,可見規模之龐大。

登上龍舟,看著港口站的密密麻麻的百姓,朱元璋也是感慨萬千。

“咱在至正十六年進入應天,眨眼就三十二年過去了。”

馬皇后也感慨的道:“是啊,那年你才二十九正值壯年,今年已經六十一了。”

“一輩子就這樣過去了。”

朱元璋說道:“咱的半輩子都在應天度過,若不是為了大明的長治久安,真不願意離開啊。”

群臣一時間不知道該如何安慰他才好。

其實他們又何嘗不是如此。

應天是大明的龍興之地,也是他們這群人的起家之地啊。

他們的半輩子,也同樣是在這裡度過的。

之前還不覺得什麼,這真要走了才發覺,是如此的難捨。

這時朱雄英出來說道:“皇爺爺才不老,您和皇祖母都能長命百歲,以後日子還長著呢。”

“況且洛陽和應天有水運連通,往返非常方便,您以後可以隨時過來走走看看。”

看到寶貝孫子,朱元璋心中的惆悵頓時消去了許多,笑道:

“哈哈,還是英兒會說話,那皇爺爺就努力活到一百歲。”

皇帝情緒好轉,群臣才敢說話,紛紛發表自己對應天的不捨。

然後就是對新都的期待,同時也是對未來的期待。

陳景恪默默的站在後面,他對應天也有極深的感情。

畢竟從出生到現在,也在這裡生活了十八個年頭了,驟然離開自然有諸多不捨。

最不捨的其實還是老一輩,陳遠和馮氏兩口子走的時候,那才是一步三回頭。

不過他們並不是跟隨大部隊一起走的,而是提前半個月就由福清帶著去了洛陽。

其目的自然是去好好打理一下新家。

不只是他們家,大多數人家其實都是如此,先一步派人過去打理。

等他們到了,可以直接入住。

只不過人家家大業大人口多,可以派遣管家之類的過去。

陳家人丁稀少,只能福清親自過去。

朱元璋也不是婆婆媽媽的人,感慨了一番之後,很快就收拾情緒下令開拔。

船隊緩緩啟程,從長江進入大運河一路向北。

而這也意味著,大明的政治中心北移,也代表著一個全新的格局即將呈現。

等路過山東段的時候,朱元璋站在船頭說道:

“京都放在洛陽,確實很有必要恢復隋唐運河,不知道白英那邊計劃的如何了。”

陳景恪回道:“早就計劃好了,只是大明連年征戰,內部又變革不斷,實在不宜上馬大工程了。”

朱元璋點點頭:“這幾年確實苦了百姓了,接下來你可有什麼大計劃?”

陳景恪搖頭說道:“暫時沒有了,我準備好好經營書院。”

開書院傳授新式學問,這是早就計劃好的,朱元璋也同意了的。

就連書院都有朝廷親自籌建,和洛陽新城一起修築的。

所以朱元璋並不奇怪,而是揮退跟在身邊的人,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