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月明 作品

第231章 誰能比陛下更疼媳婦

後面還跟著朱雄英。

“參見陛下,參見太孫。”

眾人紛紛行禮。

朱雄英悄悄的挪到徐妙錦身邊,露出討好的笑容。

他自以為自己做的神不知鬼不覺,殊不知大家都看在眼裡,只是懶得揭穿他而已。

換在別的家庭,他這麼做大概率要被指責。

但朱家,懂的都懂。

朱元璋坐下後,笑道:“你們在聊什麼呢?”

馬皇后就將方才的話題說了一遍:“剛才正聊到,誰才是為宣太后主政創造條件的那個人。”

朱元璋笑道:“那肯定是秦惠文王啊,若沒有他的寵信,也就不會有宣太后。”

馬皇后卻並不贊同:“秦惠文王時期,宣太后只是寵妃,連王后都不是。”

“秦惠文王薨逝之後,宣太后都被趕到兒子的封地去了……”

“若非秦武王逞強舉鼎而亡,後面也就沒她們娘倆的事兒了。”

朱元璋想想,確實如此:“既不是秦惠文王,也不是秦昭襄王,那總不能是秦武王吧?”

“小子,別賣關子了,快說是誰。”

陳景恪這才揭曉答案:“是商鞅。”

眾人都很驚訝,怎麼都沒想到,會是商鞅。

朱元璋問道:“商鞅當政的時候,宣太后還沒嫁到秦國吧?”

“你不會是想說,他留下了什麼後手吧?”

陳景恪很清楚他們為何會這麼想,不站在歷史角度分析,還真無法將兩件事情聯繫到一起。

“這就要從太后的出身和制度,兩個方面來解釋了……”

“咱們先說說太后的出身問題……”

“太后想要掌權,就要任用自己信任的人。”

“其實說白了,就是孃家人,常人口中所言的外戚。”

“沒有外戚執掌要害部門,執行她的意志,就算她有再大的本領都沒用。”

“宣太后也是靠著‘四貴’,才成功掌控國家大權。”

“就連武則天,都要重用武三思等人,就是這個原因。”

“但先秦時期列國頻繁聯姻,一國之主的後宮,大多都是他國貴女。”

“能當上王后、太后的,基本都是他國公主、貴女。”

“所以,外戚也是他國的貴族乃至王族。”

“這些人,在本國有權有勢,很少有願意到外國去任職的。”

“就算他們想去,也會受到那個國家的貴族的集體攻擊。”

眾人不禁點頭,這個角度看起來確實沒什麼問題。

不過朱元璋卻提出了質疑:“那宣太后為何可以任命自己的兄長和弟弟。”

陳景恪說道:“這個問題問題的好,這就不得不提一下先秦制度和商鞅了。”

“商鞅變法之前,各國階級固化,職位多為世襲。”

“大司馬的兒孫才有資格當大司馬,大司空的子孫才有機會當司空。”

“平民的子孫當平民,奴隸的子孫永遠都是奴隸。”

“可以說,是一個蘿蔔一個坑,這個坑還是世襲的。”

“孔子周遊列國,為何最後依然要回到魯國做官?”

“因為他本就是魯國貴族之後,可以享受到家族留下的政治資源。”

“在別的國家,他就是外來的蘿蔔。”

“別的國家就算是採納了他的政治主張,也沒有多出來的坑安置他這個蘿蔔。”

“噗。”朱雄英沒忍住,笑出聲來。

眾人也心下莞爾,將孔夫子比作蘿蔔,也是沒誰了。

還好在場的人都不是儒家門徒,否則少不了一場嘴仗。

陳景恪繼續說道:“高度固化的社會,貴族的權力不僅僅來自於君王,更來自於血脈傳承。”

“大家只要按照祖上留下的規矩,按部就班過日子就好。”

“太后沒有辦法提拔重用自己信任的人,自然也就無法執掌朝政。”

“商鞅變法,打破了血脈傳承製度,用人以賢以能,並全面施行耕戰制度。”

“從此只要有能力,能為秦國立下軍功,就可以改變身份成為公卿。”

“商鞅雖然死了,他的制度卻被保留了下來。”

“而這,就給宣太后提拔自己的兄弟,提供了制度條件。”

“進而為她執掌朝政,創造了機會。”

眾人恍然大悟,馬皇后更是連連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