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月明 作品

第220章 心懷鬼胎

洪武十九年,有三個人給南方人留下了最深的印象。

第一個是晉王朱棡,帶著錦衣衛將南方各省的士紳宗族勢力,梳理了一遍,殺的血流成河。

兇名能止小兒夜啼。

第二個就是太孫朱雄英,不懼艱險陪南方人攻克血吸蟲,又安撫蠻夷解決隱患。

在南方百姓心目中,他的存在一度感超過了皇帝。

成了百姓心目中當之無愧的王者。

第三個自然是陳景恪,他發現了並找到了解決血吸蟲的辦法。

讓南方數千萬百姓,看到了曙光。

可謂是萬家生佛。

下半年,朱雄英和陳景恪將血吸蟲病,最嚴重的幾個省份,挨個轉了一遍。

每到一地都親自下到鄉村,去除釘螺第一線慰問百姓。

每到一地,都能引起當地百姓的熱情接待。

萬歲之聲不絕於耳。

萬民傘都收了不知道多少把。

上下一心,南方百姓爆發出了驚人的力量。

很快就熟悉了血吸蟲病的成因以及防治之法。

上到耄耋老人下到孩童,都知道喝熱水吃熟食,殺釘螺除害蟲。

捕殺釘螺的工作,也開展的很順利。

大江大河沒辦法,只能通過人為慢慢捕撈。

稍微小一點的條件符合的,就從上游截流然後捕撈,撒生石灰滅殺。

再小一點的,乾脆直接在旁邊新開一渠,將老渠填平。

當然,這不是一日之功,前世都用了將近二十年才完成治理工作。

這一世缺少各種機械,純靠人工只會更慢。

但還是那句話,有辦法總比沒有辦法好。

只要政策能延續下去,血吸蟲的危害就會一天天減少。

總有一天,南方百姓再也不用擔心這個惡魔。

至於這個政策能否延續下去,根本就不用懷疑。

都列入南方管理考核了,沒人敢不上心。

況且這是朱雄英力主之事,是他的功績體現。

只要他還活著,就不用擔心這項政策被廢。

只要他的壽命能向老朱看齊,很多事情都不再是問題。

就在他們的滅蟲行動,進行的如火如荼的時候,朱棡也在兩廣殺瘋了。

朝廷打擊地方士紳宗族勢力,從來都沒有瞞過人,也瞞不住。

朱棡在福建、江西和湖廣做了什麼,天下人都知道。

尤其是兩廣地區的士紳宗族勢力,更是看在眼裡急在心裡。

正所謂唇亡齒寒,雖然朱棡還沒來兩廣,但照這個架勢早晚會來的。

絕不能坐以待斃,必須要主動出擊。

他們先是聯絡朝中南方出身的官吏,讓他們想辦法阻止朱棡的暴行。

很多朱棡的‘罪證,就是他們提供的。

然而以前很喜歡替他們發聲的官吏,這次很大一部分選擇了緘默。

官職越高的人,就拒絕的越乾脆。

只有部分中下級官吏,選擇為他們發聲。

然而並沒有什麼用處。

一開始皇帝將所有彈劾奏章留中不發,就在這些人準備再接再厲的時候,他們自己被錦衣衛給查了。

有句話已經說過無數遍,當官的都經不起查。

全殺了肯定有冤枉的,隔一個殺一個,全是漏網之魚。

朱元璋只是派人去查了一下,彈劾朱棡比較激烈的人,很容易就收集到了足夠的證據。

將幾個典型拿下,剩下的人頓時就知道發生了什麼,再也不敢說話。

但此舉也無疑是向外釋放了一個信號,事情不會如此輕易就結束。

兩廣宗族就開始想別的辦法。

但形勢比人強,他們能做的實在不多。

造反?

算了,誰家的戶口本都不是批發的。

配合朝廷的行動,最多就是宗族被拆分,造反那就是全族被滅。

很多家族選擇服軟,主動向地方衙門申報了土地數量,將隱匿的人口全部供出。

只希望將來分拆的時候,能將他們的族人,安置在比較肥沃的土地上。

如此,說不定兩邊都能發展的很好。

但也有宗族不服氣,或者說他們背地裡做的事情太惡劣,一旦被揭穿就是死無葬身之地。

索性就強硬到底,搏那一線生機。

至於族內其他人會不會被牽連……我自己都要活不下去了,誰還管他們?

在朱棡還沒到來之前,就有宗族勢力私下聯絡兩廣的番蠻部落。

希望能和他們結盟,共同對抗朝廷。

他們很聰明,找的都是和朝廷、地方衙門不睦的部落。

這些部落正愁找不到突破口,見這些宗族勢力主動結盟,自然是非常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