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月明 作品

第213章 匠籍如奴籍

“這四艘就是第一批打造出來的,還有八艘已經在建造中……”

朱雄英問道:“時間可不多了,能來得及嗎?”

寧吉忠自信的道:“可以,咱們已經很久沒造這種大船了,也缺少熟練的小工。”

“這四艘船是給大家練手用的,也是為了鍛鍊小工。”

“現在人員已經磨合好,接下來速度就快了。”

朱雄英點點頭,又指著對面的船問道:“那些是新式戰船嗎?”

寧吉忠敬佩的道:“是的,都是新式戰船……”

“真不知道這是哪位大匠的手筆,按照他的設計思路,新式海船抗風浪能力倍增,深海航行也可保無恙。”

“真想拜訪一下,親自向他請教造船技藝。”

朱雄英笑道:“想拜訪他還不簡單,那新式海船就是我身邊這位陳伴讀設計的。”

“啊?”寧吉忠非常驚訝,將信將疑的道:“這……這……陳伴讀懂造船?”

陳景恪搖搖頭,說道:“我不懂造船,但我懂學問。”

“根據我所學,推測什麼樣的船抵抗風浪能力更強,然後將想法告訴伱們。”

“你們再根據這些想法,建造出新式海船……”

“所以,這些船是我們共同研製而成,非我一人之功。”

寧吉忠嘴巴張了又張,最終化為苦笑:

“是啊,我們吃虧就吃虧在不懂學問,只能靠老祖宗留下來的手藝造船。”

“不懂其中的原理,很難設計出新的船型。”

陳景恪點點頭,何止是造船業,可以說中國古代的百工技藝普遍都是這種情況。

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祖上傳下來的手藝,就照著做。

改良全靠偶然出現的天才,或者某人靈光一現。

五千料的大船,其實是宋朝時期的技術。

元朝繼承,然後再傳承到明朝,依然沒有太大的進步。

接下來,朱雄英先後登上寶船和新式戰船,參觀一下內部情況。

他發現新式戰船上,留有很多小門,就問道:

“這是做什麼的?”

寧吉忠介紹道:“這是給火炮留的口子……”

陳景恪驚訝的道:“火炮,現在火炮已經上船了?”

寧吉忠笑道:“陳伴讀哪裡的話,火炮早就上船了。”

“當年陛下率領水師攻打偽帝陳友諒,很多船上就裝有火炮。”

朱雄英也說道:“確實如此,皇爺爺乘坐的船,就被火炮擊碎了,還好他提前一步換乘了船隻。”

寧吉忠恭維道:“陛下乃天命之主,自有天佑。”

陳景恪確實有些驚訝,他以為炮艦是西方搞出來的玩意兒,沒想到中國那麼早就有了。

但……可惜啊,沒有後續發展。

這時寧吉忠說道:“大炮又沉又笨,發射速度也慢,也就前面還有點用。”

“真正決勝負的,還是近距離跳幫戰。”

陳景恪搖搖頭,沒有多說什麼。

但心中已經決定,回去就好好弄一弄火槍火炮。

雖然他不是搞機械的,也不是軍工達人。

但一些紀錄片還是看過的,知道大致的發展過程。

就和造船一樣,提出發展方向,讓工匠們去研究就可以了。

大明不缺優秀的工匠,缺的就是有人指明方向。

站在船頭甲板吹著海風,朱雄英問道:

“這些寶船,製造很難吧?”

寧吉忠不無得意的道:“很難,現在大明能造出這種船的,只有青州、泉州和寧波三家船廠。”

“青州船廠的工匠,很大一部分就是從我們這裡抽調的。”

“他們那裡技藝最好的大匠梅艨,就是我們船廠梅老實的兒子。”

陳景恪若有所思的道:“梅老實,梅艨、梅船、梅舷、梅艄,父子五人是大明造船技藝最高的人之一。”

“尤其是他們還是父子,更是難得。”

寧吉忠有些驚訝,說道:“陳伴讀見識廣博,確實如此。”

“他們或許技藝不是最好的,但父子五人都是造船大匠,在大明都是獨一份。”

“只可惜……”說著他搖搖頭,沒有繼續往下說。

朱雄英眉頭一挑,問道:“哦,可惜什麼?”

寧吉忠遲疑了一下,才說道:“梅老實和我一樣,很早以前就追隨陛下,造船技藝比我還好。”

“只是為人老實不善言辭,建國後封賞,只得了一些賞錢。”

“然後全家就被劃為匠籍……四個兒子,到現在還有兩個沒討上婆娘。”

朱雄英驚訝的道:“為何會如此?他們技藝如此高超,應該會有很多女兒爭相嫁給他們才是。”

寧吉忠搖搖頭,有些話他不敢說。

陳景恪卻知道是什麼原因,嘆道:“匠籍地位低下,子孫世世代代為匠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