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月明 作品

第194章 一切從揭皇榜開始

不可能山東全境大旱,河南沒有出一點問題。

至少和山東毗鄰的那幾個縣,多少會有點異常情況吧?

現在河南那邊沒有任何情況,要麼是有人截留了報災的奏疏,要麼是地方官不顧民情瞞報。

當然,只是有這種情況。

所以朱元璋才沒有直接處置,而是派人去調查。

想通了這些,陳景恪也不得不佩服老朱的智商,然後對朱雄英說道:

“你要是有陛下這種處事能力,那該多好啊。”

朱雄英沒好氣的道:“說的你很厲害一樣,比我大那麼多歲,你不也是才反應過來嗎。”

陳景恪理直氣壯的道:“我是做臣子的,反應慢點又咋了,大不了當個小官混日子。”

“你是儲君,反應慢了那可就慘嘍。”

朱雄英鄙視的道:“你現在越來越無恥了,你那麼蠢,我要你何用。”

說笑過後,朱雄英疑惑的道:“山東發生那麼大的災情,你還有心思開玩笑?”

陳景恪說道:“如果是黃河改道之前,我肯定會發愁。現在嗎,我反倒覺得來的好。”

朱雄英頓時就明白了他的意思,說道:“有道理,至今尚有許多人還認為,黃河改道勞民傷財。”

“相信這次能堵住他們的嘴了。”

陳景恪搖頭道:“堵不住的,人最難的就是承認自己的錯誤。”

“我覺得好,是因為旱情可以堅定支持朝廷之人的信心,提高百姓對朝廷的信任。”

“對於朝廷來說,這才是最重要的。”

他並不是真的不擔心山東大旱,而是這次大旱並不會造成太嚴重的後果。

其一,黃河改道,今年夏收山東喜獲大豐收,百姓家裡多少都有點餘糧。

其二,旱情對黃河沿岸的耕地,影響不大,可以確保一部分收成。

當本地有足夠的糧食,就可以就近賑濟,降低災難帶來的危害。

然後朝廷再從未受災的地方,抽調一部分糧食過去,就能幫助百姓度過難關。

事實上情況確實如他所想。

其後不久,山東布政使再次上了一封奏疏。

詳細統計了山東的儲糧和受災情況。

由於夏收大豐收,儲糧暫時足夠,所以糧價並未上漲太多。

黃河沿岸的良田皆未受到影響,可確保不會全境絕收。

而且為了應對災情,他們正動員受災百姓,開挖溝渠將黃河水引到更遠的地方,灌溉更多的土地。

儘可能減少損失。

此舉可以說是救災和以工代賑的樣板了。

朱元璋對山東官吏進行了表彰,同時免除了山東一年的賦稅。

為了穩妥起見,還是通過大運河,運送了大批糧食過去。

黃河在此次旱情中起到的作用,也驗證了改道的正確性。

讓不少持不同意見的人,徹底閉上了嘴巴。

但也有不和諧的地方,河南與山東毗鄰的幾個縣,確實也受到的旱情的波及。

有的縣為了自己的政績,選擇了瞞報。

有的縣上報了,但上面的人為了政績選擇截留。

最終那些為了政績不顧百姓死活的人,全都落了個剝皮萱草的下場。

朱元璋下令,再有災情不報者,皆依此處置。

山東的災情就這樣解決了,一時間群臣都有些恍惚。

貌似朝廷就運送了一些糧食過去兜底,剩下的山東本地自己就做完了。

這也太輕鬆了吧?

然後群臣就只能齊呼‘陛下聖明’了。

其實朱元璋自己也有點不敢置信,波及一省的災情,這麼輕易就可以解決了?

這是為什麼呢?

仔細想想,答案很簡單,一切都要從三年前揭皇榜說起。

陳景恪果然高瞻遠矚,進行的所有變革,幾乎都在這次災難中起到了作用。

事實,讓朱元璋對他更加的信任。

於是在處置過山東旱情之後,朱元璋下令修建聖賢廟。

地位在文武二廟之上,與天壇、宗廟等同。

給黃帝上人文始祖封號,老子上至聖先師封號,孔子上萬世師表封號。

此令一出舉世譁然。

(本章完)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