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月明 作品

第188章 海貿啊

“海商從民間採購商品,百姓手裡不就有錢了嗎,有錢就可以買糧了呀。”

“海貿出口最多的商品就是絲綢、瓷器和茶葉。”

“就以茶葉為例,現在大明的茶葉只能自產自銷,價格壓的很低。”

“很多幹脆就賣不成價,白白浪費了。”

茶葉當前最大的消費者,其實就是草原人。

可現在大明和北元是死敵,這條路子斷了。

對外貿易,又因為禁海令給廢了。

至於茶馬古道……雲南去年才被打下來,殘敵到現在還未被全部肅清。

這條黃金商路現在還沒有興盛起來。

況且就算興盛起來,僅靠這一條路又能賣出去多少?

所以,當前大明的茶葉是供大於求的。

“海貿會增大茶葉的需求,抬高茶葉價格。”

“百姓家裡種幾棵茶樹,每年都能多得一筆額外收入。”

“那些擁有茶園的大地主,要僱人管理、採摘、加工,百姓可以通過做工賺取一些額外收入。”

“運輸也需要大量的人力,百姓們還能搞運輸賺錢……”

“僅僅是茶葉一項,就可以為百萬人提供生計。”

“瓷器也是一樣,海貿出口增大了瓷器的需求量。”

“為了生產出更多的瓷器,那些作坊也要僱傭更多的工人。”

“絲綢亦然……”

朱元璋高興的道:“乖孫說的真好,比皇爺爺懂的都多。”

“你這麼一說,皇爺爺就知道海貿的好處了。”

陳景恪補充道:“但不論是瓷器、絲綢、茶葉,都會受到環境的影響。”

“只能惠及部分地區的百姓。”

“要說潛力最大的還是棉布,棉花易種植,產量穩定,全國各地皆可種植。”

“棉布保暖性和舒適性都非常高,價格百姓也能承受的起。”

“如果對外出口,定然會非常暢銷……”

“到時候那些海商,就會大批量收購棉布。”

“收的人多了,棉布的價格自然會變高。”

“百姓利用農閒時節織布,拿出去賣掉,就能有一筆不錯的收入。”

朱元璋眼睛一亮,說道:“這個好這個好,棉布這個好。”

“咱當年在全國推廣棉花種植,就是看中了它的這些優點。”

“現在大明家家都種的有棉花。”

“若真如你所說,確實能惠及全國百姓。”

陳景恪又說道:“海貿還能促進生產力的進步……”

“百姓有錢賺,就會想辦法去研究,怎麼更好更快的織布……”

“瓷器作坊就會想辦法降低成本,燒製出更好的瓷器。”

“種地的百姓,為了抽出更多時間去做工賺錢,就會想辦法提高耕種效率……”

“雖然我們還是未能解決,分配端的問題,卻完成了開源。”

“通過開源,讓百姓有更多的機會賺到錢,有錢就餓不死。”

“而且問海商收稅,要比問士紳宗族收稅更容易。”

“只要朝廷將港口控制住,就可以直接問進出商船收稅。”

“鉅額的稅收,能有效緩解朝廷的財政壓力。”

“而有了錢,朝廷就可以養一支強大的水師。”

“海商為了保證自己安全,也會主動向朝廷舉報倭寇、海盜的情報……”

“到那個時候,軍民一心,區區倭寇彈指可破。”

朱元璋很是意動,不過卻還保持著清醒,說道:

“你的設想不錯,也可以試一試。”

“不過眼下大明正值內部革新的緊要關頭,開海之事過幾年再說吧。”

陳景恪倒也不失望,眼下確實不是合適的時機:

“臣明白,所以只是想提前瞭解一下相關情況,做到心中有數。”

“免得將來真的要開海了,什麼都不懂。”

朱元璋點點頭,說道:“行,咱知道了,你們去吧。”

陳景恪和朱雄英二人就來到大善殿。

裡面的藏書其實並不多,大約也就三五千部的樣子。

大多都是各種史書、應用類書籍。

比如《戰國策》、《史記》、《太平寰宇記》、《熙寧使虜圖抄》,以及各種兵書等等。

詩詞歌賦、傳奇之類的,反倒是非常少。

在其中一個房間,陳景恪看到了那副大明混一圖。

比起前年看到的版本,這一幅多了許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