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月明 作品

第151章 這畫面不對啊

“但莫要忘了,黃河迴歸故道,河南南部、山東大部、北平南部(包含今河北南部),都將重新富庶起來。”

“淮水流域的情況也將得到改善,不但不用朝廷賑濟,還能提供大量的賦稅。”

“如此一來,就可以減少對南方的糧草的需求,從而減輕南方百姓的壓力。”

“況且,黃河迴歸故道之後,也更加便於行船。”

“漕運船隻走大運河入黃河,轉伊洛二水直達洛陽,也非常方便。”

“在這種情況下,將新都放在洛陽,也並不會增大多少漕運壓力。”

“而將新都放在這裡的好處,方才諸位也已經說的很清楚了,我就不再贅述。”

“我要補充的是,洛陽當前的實際情況。”

接著,他就將洛陽周邊的詳細數據,一一拿出來。

從土地到人口到經濟,再到交通……

這都是他實地考察得來,可以說非常詳盡。

他沒有提恢復隋唐運河的事情,現在提反而會增加群臣的擔憂。

等遷都完成,修改運河路線,就成了必然之事。

“洛陽乃十三朝古都……從各個方面,都比應天更適合當大明都城。”

“遷都,眼下來看確實有些勞民傷財。”

“但從長遠來看,卻利大於弊。”

“諸位皆朝中重臣,目光當放的長遠一些,為將來計,為子孫計。”

“莫要被眼前的蠅頭小利所迷惑,最後因小失大。”

他這一席話可謂是一錘定音,確定了遷都大基調。

縱使還有人心有不甘,也不敢在說什麼。

現在才洪武十七年,老朱威勢正盛,大小事務一言可決。

遷都的事情,連朱棣都能無視群臣自行決定,更何況是他。

之所以把大家喊過來討論,不過是為了統一思想。

畢竟這不是一件小事,營建新都也需要方方面面配合。

統一了思想,才好辦事。

在朱元璋和朱標沒有發話的時候,大家還能討論一下,發表各自的意見。

現在朱標親自站出來表態,並且還很給面子的做了詳細的講解,就代表著討論就此結束。

遷都已成定局。

接下來話題就變成了,由誰去營建新都。

大家都不敢輕易發表意見。

尤其是李善長,那叫一個尷尬。

洪武二年,朝廷曾決定將都城放在鳳陽。

負責新都營建的就是李善長。

然後在他的管理下,鳳陽新都營建工作徹底變成了一個爛攤子。

打著修皇城的幌子坑害百姓,貪汙國家錢糧,壓榨工匠……

足足修了六年,鳳陽皇城都沒修建完成。

洪武八年,不堪壓榨的工匠開始罷工,朱元璋才知道事情已經爛到這個地步了。

感覺事不可為,就下令停止修建鳳陽皇城。

就這麼說吧,也就老朱念及李善長的功勞,沒有追究他的責任。

否則都不用等他牽扯進胡惟庸案,就憑這一件事情,他有十個腦袋都不夠砍的。

他有沒有貪不重要,整個工程爛成這個樣子,他這個總負責人難逃干係。

有了這個前車之鑑,誰還敢接手這個活兒?

其實朱元璋也不放心將這麼大的事情交給他們。

除了因為上次的教訓,還有一個根本原因。

這次修建新都,他是準備動用軍戶的。

這些人大多都經過軍事訓練,給一把武器就是軍隊。

只有特別信任的人,才能擔任這個職務。

還有誰比太子朱標,更讓他信任的嗎?

沒了好吧。

當年將鳳陽皇城營建工作交給李善長,那是因為太子還年輕。

現在朱標年齡夠了,能力也毋庸置疑。

交給他最合適不過。

到時候咱坐鎮應天,標兒坐鎮洛陽,一南一北保準出不了事。

而且皇位早晚是標兒的,由他親自為自己營建一座新都,也有特殊意義。

所以,朱元璋當即就宣佈:“洛陽新都營建,由標兒親自主持。”

“咱決定,抽調二十萬軍戶,參與新都營建。”

聽到前半句,群臣都如釋負重。

太子負責好啊,出了事兒也怪不到我頭上。

但聽到後半句,所有人都大驚失色。

“陛下,萬萬不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