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月明 作品

第81章 讓他當駙馬

“等《洪武算經》編寫完成,朝廷再為你們正名。”

陳景恪自然也明白這個道理。

以大明這些儒生的尿性,朝廷直接推廣新符號,還是橫著寫的。

他們肯定會跳出來反對。

什麼橫著寫前所未有,是離經叛道。

新符號就更別提了,先賢留下的文字豈能擅改。

什麼,你說新符號更好用?

竟然用好不好用來評價文字,你這是對先賢不敬,數典忘祖。

然後就將你釘子恥辱柱上。

但如果只是私下傳播,他們只會鄙夷,然後放任不管。

等到新符號被大家接受,他們也會稀裡糊塗的跟著使用。

最後新符號也會成為傳統的一部分。

類似的事情已經發生過不知道多少次。

不過陳景恪馬上就想到了一個難題,於是說道:

“只是,如果不用朝廷的渠道,我們該如何將此書送到全國各地?”

有錢有人一切好說,問題是他既沒錢又沒人啊。

朱標搖頭道:“伱怎麼糊塗了,找商人啊。”

“民間學習算學的,十之七八都是商賈。”

“且彼輩見利忘義,不會在乎法統,見到新數字必然會爭相使用。”

“你就告訴他們,想學新符號就要幫忙推廣此書。”

“如果算學書還不用足以打動他們,就把複式記賬法給他們。”

“多找上幾十家,總會有人答應的。”

“最好每個地方的商人都找一兩家,就讓他們在自己的家鄉推廣。”

“如此,用不了一年新符號就能傳遍全國。”

陳景恪徹底心服口服:“殿下英明,我知道該怎麼做了。”

他並沒有自己出面去做此事,原因無他,年齡太小了。

而且一旦暴露,也很容易招致攻訐。

於是他就找到了戶部左侍郎邱廣安。

邱廣安本身就是《洪武算經》副總編纂,自然不會反對此事。

更何況太子都贊助了錢財,還給出了主意,他就更不會反對了。

不過他也沒有自己出面,而是找來自己的一個遠房侄子去辦。

陳景恪親自去見過那個人,三十多歲的中年人,名叫邱一新。

看起來很沉穩,眼睛裡時不時露出的一抹精光,彰顯他心中頗有算計。

印書的事情很是順利。

中國古代對私刻管制非常寬鬆,私人印書館到處都是。

找一家口碑不錯的,錢給到位,不出半個月五千冊《基礎算學》就印好了。

接下來尋找合作商人的事情,遇到了一點麻煩。

倒不是商賈對新符號不感興趣,而是不知道推廣此書會不會帶來麻煩。

他們不願意冒這個風險。

不過正如朱標所言,多找幾家總會有人同意的。

有了第一個鬆口的起榜樣作用,就會有第二家第三家。

應天府作為大明京師,各地大商人云集,很容易就找到了四十餘家商人合作。

每家一百本《基礎算學》,推廣出去就可以了。

怕這些商人不用心,或者乾脆不遵守約定,邱一新稍稍透露了一下身份。

戶部,掌管錢糧賦稅。

雖然明初不徵收商業稅,但戶部依然掌握著他們的命脈。

得知他背後是戶部左侍郎,那些商人頓時就收起了小心思。

至於會不會有人以此告御狀,然後朱元璋找邱廣安的麻煩。

也不用擔心,畢竟朱標親自背書的事情,老朱自己也知情。

還剩下幾百本,陳景恪沒有走商賈路線,而是拿出一部分贈送給了參加算科考試的考生。

一開始這些考生還很不以為然,以為是哪個有錢人編寫的算書,通過這種方法推廣。

這種事情在古代很常見,自費印刷書籍,白送給人家做推廣。

很多人因為支付不起高昂的印刷費,導致作品失傳。

比如《徐霞客遊記》,差點就失傳了。

只是當他們打開書,看到裡面的內容,徹底驚呆了。

後面的事情就順理成章了,這些人毫無障礙的就接受了新符號。

悄悄關注這一切的陳景恪,也鬆了口氣。

只要這些人肯接受,後面的事情就好辦了。

還有一部分,他白送給了應天府內的書店,條件是將書擺在顯眼位置。

白撿的便宜,書店老闆自然不會拒絕。

正逢科舉,數萬各地讀書人齊聚應天府,書店的生意自是紅火。

每天都有很多讀書人來這裡尋找書籍。

陳景恪到不指望他們購買新算書,真正目的是讓他們看到。

營造一種,新算學符號在應天府很流行的錯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