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月明 作品

第79章 老朱覺得自己又行了

然後就是被鎮壓。

都習慣了。

但是……

看著一臉興奮的朱雄英,陳景恪也不禁樂了。

這小子,看戲都看到自家爺爺奶奶頭上來了。

太孝了啊。

不過由此也可以看出,朱家真就只有四口人啊。

倒不是和別的後代不親,而是相比起來,這四口才是最親的。

然後才輪到其他人。

陪著朱雄英八卦了一會兒,就開始了今天的講課。

說是講課,其實就是閒聊。

話題大多由陳景恪起頭,然後倆人有一搭沒一搭的聊天。

偶爾朱雄英碰到感興趣的事情,會主動起話題,陳景恪再展開給他講。

半個小時後話題講完,看看天色還不是很晚,就各自忙自己的事情。

朱雄英有功課要做,畢竟他現在還處在學習階段。

陳景恪則拿出從太醫院借的醫書翻看。

古中醫體系非常龐大,他不可能靠記憶將所有知識點都記住。

想要完成醫書編寫,還需要借鑑前人留下的醫書才行。

而且隨著和諸多御醫交流增多,再加上翻看了來自不同地區的醫書。

他發現了一個問題,一個對中醫來說很致命的問題。

理論體系不統一。

這是一個一直被他忽略的問題。

前世大家基本都知道,中醫講究陰陽五行什麼的。

可在古代,陰陽五行只是流傳比較廣的一套體系。

同時期還流傳著許多不同的理論體系。

這就造成了一個後果,同樣的病在不同的地方,找不同的醫生去看,就有可能得出兩個結果。

原因就是,不同的地方,不同的醫生,採用的可能就不是同一套醫理。

還有就是,不同地域生長的藥材不同,治療同一種疾病的藥方也不同。

因為藥材大多都具有可替換性。

外來藥加上運費,價格會翻好幾倍。

本地藥也能用,價格還便宜,幹嘛用外來藥?

除非是本地不長,又沒有可替代種類的藥材,才會使用外地藥。

這就造成了一個惡果,醫生換一個地方,開出來的藥方可能別人就看不懂了。

這裡就不得不提一下《本草綱目》了,它的出現解決了藥材上的地域差異。

只要熟讀《本草綱目》,不論跑到哪裡,都能按照當地情況開相應的藥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