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月明 作品

第70章 開啟華夏紀元

“如果他們真對歷史感興趣,待功成名就之後,再購買書籍研究也不遲。”

朱元璋卻眉頭皺起,雖然沒有直說,但很明顯並不支持此法。

對此陳景恪並不意外,在二十一世紀的我們看來,讀史是必須的。

甚至國家為了增加民族凝聚力,還要求義務教育必須學歷史。

可在古代恰恰相反。

古人最初寫史並不是為了記錄文明什麼的,而是為了給統治階級提供參考資料。

這也是‘讀史可以知興替’的由來。

後來隨著學問普及,貴族政治的沒落,史書才逐漸走入民間。

統治階級雖然沒有阻止,卻也並不希望太多人讀史。

因為讀史還可以明智,懂的道理就會變多,想法也會變多。

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人心亂了,隊伍就不好帶了。

其核心,還是愚民政策。

朱元璋現在是皇帝,自然也不能例外。

不只是他,馬秀英和朱標也都是差不多的想法。

陳景恪也知道這一點,既然提出了這個建議,自然也想到了解決的辦法。

老朱有一個弱點,那就是尤為重視大明的正統性。

為了證明大明的正統性,他不惜承認元朝。

而陳景恪也正是要利用這一點,來達成目的。

“陛下,華夏簡史不只是可以幫助讀書人明智。”

“只需一點小小的改動,更可以讓天下人都知道,大明就是天地正朔華夏正統。”

果不其然,聽到這話朱元璋馬上就坐直身子,眼睛直勾勾的看著他:

“細說。”

陳景恪見他上鉤,就知道事情成了一半,很是開心:

“可以啟用雙重紀元法,就是黃帝紀元加陛下您的年號紀元。”

朱元璋眉頭皺的更緊,年號事關重大,豈能輕易更改?

若非知道陳景恪不會無的放矢,他早就發怒了。

“給咱解釋清楚,到底何意?”

陳景恪並不害怕,詳細的解釋道:

“黃帝乃人文始祖,亦是王朝的

“陛下不妨以黃帝登基之日為開元元年,意為開啟華夏紀元之意。”

“如此開元二年三年以至萬年……”

“我計算過,黃帝登基之日距今約4065年,以此計算我大明建國之日當為開元406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