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月明 作品

第62章 制度上的無奈

陳景恪暗自搖頭,他畢竟年幼,且生長在皇宮。

不能真正瞭解培養一個讀書人有多困難,自然也就無法理解讀書人的難處。

可以說,讀書人高分低能,就是科舉制度的鍋。

但反過來說,朝廷也有很多無奈。

正如前世的高考一樣,很多人都批判應試教育,提倡素質教育。

然而問題來了,什麼叫素質教育?

一節鋼琴課幾百塊,普通百姓家有這個條件嗎?

出國去參加某某活動鍍金,普通人家的孩子有這個能力嗎?

或者說的直白一點,一個有錢人家的孩子,一個普通人家的孩子。

誰更有機會成為那個有‘素質’,被大學錄取的人呢?

答案已經不需要說了吧。

所謂的‘素質’,是需要大量金錢砸出來的。

真全面改革,開展所謂的素質教育,被特招的九成九都是有錢人家的孩子。

普通人家的孩子,更難讀大學。

應試教育的問題很多,可他至少給了普通人家的孩子努力的機會。

科舉當前面臨的問題也是一樣的,考的科目越多,對普通人來說路就越窄。

陳景恪也想過,對科舉提出更高的要求,考更多的科目。

然而考慮到實際情況,只能放棄這個想法。

又聽了一會兒,朱雄英忽然說道:“景恪你那個兩年刀筆吏的提議確實很有必要。”

“否則我真不敢想象,這些人直接出仕會是什麼後果。”

陳景恪嘆道:“其實這個法子也有很多漏洞,必然會有人藉著關係逃避為吏,只是眼下確實沒有比這更好的辦法了。”

朱雄英也點點頭,這一點他們之前就分析過。

普通人會遵守這個規定,官宦家的子弟有太多辦法逃避,比如借調。

可這個制度有總比沒有好。

哪怕只有一小部分人,通過刀筆吏磨鍊出來,對國家來說也是一件幸事。

正說話間,忽然酒樓安靜下來。

陳景恪和朱雄英還以為發生了什麼大事,正疑惑的時候,突然聽到有人喊:

“方孝孺,真的是他。”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