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月明 作品

第62章 制度上的無奈

北元如此想並不奇怪,就連大明內部,也都認為朝廷要打一場大仗。

民間議論紛紛,軍方的反應更加激烈。

各地邊軍全員就位,枕戈待旦。

但是軍方將領卻並不覺得高興,皇帝支持打仗這自然是好事,可現在真不是全面出擊的時候啊。

強行開打,危險性太大,折損率也高。

於是幾位統帥紛紛給朝廷上奏。

由於朝廷還沒有明確下旨開戰,他們也不好直接說自己的意見。

只能假借彙報工作,來闡述自己的意見。

基本上都是介紹敵我形勢,然後隱晦的表示,眼下開戰時機不成熟。

朱元璋看到這些奏報,也是哭笑不得。

不過他並沒有解釋,藉著這個機會讓軍方提高警惕,同時震懾一下列國也不錯。

陳景恪得知此事,相當的無語。

咋牽扯到軍方了。

不過這樣也好,就更不會有人懷疑朝廷的真實用意了。

到時寶鈔改革就能進行的更加順利。

這也算是另類意義上的,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了吧。

——

紛紛擾擾中,萬眾期待的科舉終於即將到來。

本次科舉是十三年來

所以舉辦時間並不是二月份,而是放在了十一月份。

報名方式也是特事特辦,只需在縣裡面參加一場考試,獲得名額之後即可直接赴京參考。

明年的正式科,則放在了二月份,這是歷朝歷代舉行京考的固定時間。

如此安排,對考生也有好處。

十一月份沒考中,在京城住上幾個月,再參加來年的就可以了,省去了來回奔波。

還有些離的比較遠的,比如雲南那邊的考生,估計是來不及參加十一月份的恩科了。

只能參加明年二月份的正科。

再往後就沒有這麼容易的事情了,必須先考秀才,再考舉人,然後才能來參加京考。

報名條件前所未有的寬鬆,導致大量讀書人齊聚應天府。

秦淮河兩岸就不提了,但凡能住人的地方全都被住滿。

就連城內大大小小的客棧,也全部客滿。

很多考生找不到客棧,就想辦法住在百姓家裡,算是早期的民宿了。

還有些考生借宿在寺廟道觀。

這麼多年輕人聚在一起,也帶動了應天府的消費,各種商家都賺的盆滿缽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