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月明 作品

第39章 聖人言可殺人

“所以儒家、法家和兵家,是相互依存的,缺一不可。”

陳景恪給出了這樣的結論。

朱雄英滿臉興奮,這個道理很淺顯,他自然能聽得懂。

朱元璋和朱標再次露出驚訝之色。

能如此清晰的梳理三家的關係,陳景恪對很多問題的認知,超過了大多數讀書人。

不,甚至很多大儒看的都沒有這麼透徹。

攻擊兵家貶低軍伍的大儒可一點都不少,他們根本就不知道,若沒有兵家兜底他們什麼都不是。

當然,兵家太強不受控制也不行,五代十國時期就是最好的例子。

所以萬事不可太過,平衡才是萬物運轉的至理。

兩人本以為講課應該結束了,正準備抬腿進去,誰知陳景恪的聲音再次響起。

“聖人言也是可以殺人的,你可知如何運用它?”

朱雄英搖頭表示不懂,這已經完全超出了他的認知範圍,以前也從未有人和他說過這個。

“站在道德的制高點,對他人進行打擊,也可稱之為道德綁架。”

朱雄英茫然的道:“制高點?道德綁架?不知這是何物?”

陳景恪慢慢解釋道:“道德制高點,就是以道德來標榜自己,滿嘴聖人言。”

“道德綁架,就是以聖人言對他人指指點點,肆意評價打擊他人。”

“比如,有人生病了沒錢醫治,就跑到富人家門口,要求對方出錢給自己看病。”

“若對方不給,就辱罵對方為富不仁,這就是道德綁架。”

朱雄英瞠目結舌:“這……應該沒人會信他的話吧?”

陳景恪搖頭道:“普通人這麼做沒人理,若說這話的是大儒呢?”

朱雄英皺眉不語,他隱約明白是怎麼回事兒了,可大儒為何要這麼做?

既然是大儒了,應該是很有道德的人,又怎麼會這麼做?

陳景恪頓了一下,道:“我再給你舉個例子。”

“若朝廷的政策觸碰到了讀書人的利益,他們就會高呼與民爭利,阻撓政策施行。”

“這也叫道德綁架……他們憑什麼敢這麼做?”

“因為他們是讀書人,道德就掌握在他們手裡……他們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

朱雄英恍然大悟,說別的他或許聽不懂,說起這方面他可是見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