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時已過 作品

第 76 章 文聖也不是一開始就是文聖的





【於是,一次課上,才七歲的元鴻就被罰站室外。】




【在那個提倡尊師重道的年代裡,要是換成一般小孩兒,估計早就被嚇的又害怕、又愧疚了,心裡肯定更多以為的是自己笨才學不會,才不會認為是教學方式的問題。】




【但元鴻他不一樣,他在仔細的省視了自身一番後,他確定了,不是自己學的有問題,就是老師教的不好。】




【既然如此,那對方又憑什麼罰他?】




昔日的小元鴻不理解,也不明白,古古接著說道,【於是,一氣之下,他做了件驚天動地的大事,他趁自己老師午睡的時候,偷偷放火點了自家老師的鬍子!】




【哈哈哈哈……】




古古笑了,但被提及這段黑歷史的當事人就不那麼可樂了。




思及自己幼時不懂事做下的事,當時可把那位老先生氣的不輕,甚至是跳起腳來追打他,可惜,現在那位先生早已故去,想道歉也沒機會。




元鴻想起記憶中的畫面,亦是搖頭失笑,半是無奈半是慚愧,“幼時莽撞,行事有失分寸,現在想來實在不該,你們可切莫學為師。”




當然,他面前圍坐的這些弟子裡,最小的也有十一歲了,年長的有三十多歲,又個個對他很是尊重,當然不會學他小時候做事。




因為氣憤,放火燒老師鬍子什麼的……




他最小的弟子忍俊不禁,臉上揚起一個笑,可愛的臉上露出兩個淺淺的梨渦。




“老師,你是怕自己的鬍子也被燒嗎?”




“小師弟,莫要胡言。”




他年輕俊雅的三師兄出言制止,但語氣裡並未有多少責怪,只是對小師弟不懂事的無奈。




其餘師兄弟聞言也紛紛笑起來。




他們師兄弟間感情一向和睦,和老師間的相處也是。




因此,元鴻並未有被學生冒犯的不悅,反而是低頭看了眼自己長長的白鬍須,“是啊,彼時不懂先生對其的珍視,現在設身處地而想,才知……”




“才知自己所燒不是幾根鬚發,




而是先生臉面。”




元鴻語氣更加無奈和歉疚。




十一歲的小弟子和他小時候一樣,顯然還不懂時人對一把好鬍鬚的審美追求,或者等他哪天也老了,到了蓄鬚的時候才能理解吧?




他疑惑的歪了歪腦袋,不再說什麼。




【也正是由於幼年時的這段經歷,讓他的心中早早的埋下一顆教書育人的種子。】




【小時候的元鴻知道是老師教書的方式有問題,不滿自己受罰,所以一時不憤點了人家鬍子,但長大後,歷經人世險惡的元鴻卻會開始思考,到底該怎麼才能教好一個學生?教育弟子成才的最好方式又是什麼?】




古古微微一笑,用自己的言語帶人走進這段故事,體會歷史人物的一生。




【元鴻七歲入族學,讀書讀到一十就不想再窩在徐州老家了,他要效仿古之聖人周遊列國,尋訪大賢,擴寬自己的眼界學識和行俠仗義。】




【當時宸國獨大,周邊小國都依附於大宸,天下初步邁入穩定。】




【元鴻帶著一個書童,一個護衛,拉著一車書,說要周遊列國,結果走了一年半,最後還沒出大宸國境。】




古古笑了,光幕外的元鴻也想起這段經歷,知道是因為什麼,未有出聲。




【為什麼呢?】




【因為這一年半,他大半時間都行俠仗義去了,連看書的時間都很少,據他本人後來說,他最長有三個月的時間沒翻開過書簡,但元鴻卻並不覺得懊悔。】




【聽到他的話,相墨當時就不解,問道:“三月不見書,何談效仿先賢雲遊求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