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愛左輪 作品

第526章 鋁單質製取,鋁幣計劃

 胡湘回到了武安後。 

 李冶告訴胡湘,從黏土中製得了一種白銀。 

 胡湘於是來到化學研究院。 

 “公子這種白銀,不是我們常見的白銀,它很輕,比鐵都輕,熔點也低,很容易加工成各種形狀。”戴維道。 

 胡湘看到那種金屬,立馬認出它就是鋁。 

 “這個金屬,我給它取名為“鋁””胡湘說完,寫了個“呂”字,又在前面加了個金屬部首。 

 胡湘又問了具體的製作方法。 

 戴維說:“自從公子讓我們分離製取各種物質,我們製作了鈉,鉀,鎂等金屬,它們的活波性,我們也驗證了…” 

 鉀和鈉用電解法,電解融熔氯化鈉和氯化鉀製得。 

 說明一下鉀和鈉兩種物質非常活潑,尤其不能接觸水蒸汽,製作環境要求乾燥。 

 戴維接著說道:“我們把黏土,碳,鹽,加熱,然後通入氯氣,得到的物質,在和加入過量的鈉,在加熱,就得到了這種白銀,不…是鋁。” 

 “你們怎麼想到這方法的?” 

 “鐵、銅,鉛,錫的金屬氧化物,能用碳把它們置換出來,有些物質和碳混合,無論加多長時間熱,什麼都置換不出來,而且也難溶解,我們就想把它們變成氯化物,看能不能用鈉,鉀把它們置換出來,結果製出了鋁,”戴維解釋道。 

 (這種用金屬鈉法制作鋁,是在1852年,法國化學家德維爾發明的,不過在他之前有化學家,讓鉀和融熔的氯化鋁置換反應,也能製得金屬鋁。 

 還有英國科學家戴維,在1808年,用電解鋁礬土法,製作鋁,結果沒有成功,電解出來的物質是一堆雜質,有鋁,鐵,硅,無論戴維怎麼提純,也無法分離。) 

 胡湘很滿意化學研究院的這段時間的成果。 

 化學研究,就是各種化學物質不斷的實驗過程,在實驗中不斷的總結。 

 “你們先根據這個方法,建立一套生產線,要不斷的改進,製得的鋁一定要純。” 

 “公子,生產這鋁的成本太高了,它的價值和黃金相當了,”李冶說道。 

 鋁礬土,是不值錢的,但製作氯氣,鈉成本很高。 

 “我們建立生產線後,不斷的改進後,成本應該能降低,”胡湘道,“以後我們要用鋁做貨幣,” 

 胡湘想,目前財政開支大,要是鋁代替金銀,也就減輕目前金銀的短缺。 

 以後有功的人員,不獎勵金銀了,給他們鋁。 

 歷史上法國拿破崙三世,為了顯示自己的尊貴地位,他的餐具都是鋁製作的,其他貴族的餐具是黃金。 

 沙皇俄國為了獎勵發現元素週期表的門捷列夫,發給他的獎盃是鋁杯,因為金盃不足以體現門捷列夫的偉大貢獻。 

 “把製得的鋁,先給我製作一個行軍水壺。”胡湘對戴維說道。 

 這種貴重的鋁,胡湘要引領奢侈消費的潮流。 

 自從胡湘戴墨鏡後,李堂,趙福也跟著戴,現在大街上戴墨鏡的人比比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