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愛左輪 作品

第358章 蒸汽機制作工藝完善

 飛輪中間的那個孔,不需要精加工,只需要在孔上加工一個鍵槽就可以。 

 鍋爐只需要把上下蓋之間的端面加工平整,這樣才好密封,不然水蒸氣會洩露出來。在鍋爐的上蓋,還需要在上面加工三個孔,分別是蒸汽出口,加水口,安全閥口。 

 蒸汽機最核心製作難點,是氣缸的加工,還有氣缸和活塞間的密封,活塞桿和缸蓋端面的密封, 

 目前採取的措施,就是在活塞上加工了兩道凹槽,用銅環填充,在把銅環加工到合適的尺度,這樣先磨損銅環,磨損到一定程度,就更換。 

 活塞桿和缸蓋端面的密封,是在缸蓋加了閥體,閥體內也是兩道凹槽,也是用銅帶環密封。 

 這些都是工匠在不斷的製作蒸汽機,通過不斷的使用觀察,改進的,這都是獎勵制度的作用,只要提出改進,就獎勵。 

 順便說一下,有人一提到蒸汽機,就說沒有橡膠就沒有辦法密封, 

 硫化橡膠是1839年,英國人查爾斯·固特異發明的,而且1839年以前,英國幾乎已經普及蒸汽機了,蒸汽輪船,火車早滿地跑了。 

 還有的是後世的高壓蒸汽機也不用硫化橡膠密封,因為硫化橡膠不適合高溫高壓。也就是低壓蒸汽機還能用於密封。 

 李冶又陪同胡湘來到加工車間。 

 有三臺鏜床,四臺車床,三臺鑽床,3臺刨床,還有磨床,砂輪機等機床設備,也都是利用蒸汽的天軸提供動力。 

 在這裡,氣缸內部被鏜床加工成圓形,把兩端面用刨床加工平整,用鑽床在端面加工螺絲孔。 

 氣缸的端面蓋,配氣箱上端蓋經過蒸汽錘的捶打後,也被刨平,也打上螺絲孔。 

 還有些蒸汽機上小的部件,比如連桿,調速器,槓桿閥門,節氣閥門,胡湘沒有去參觀。 

 這蒸汽機的部件製作出來後,還要把氣缸組裝好,放在試驗機設備,接通蒸汽運行一段時間,也可以說是磨合吧。 

 “公子,我們現在都蒸汽機制作,都已經流水作業了,要是不用做提水,這製作出來,還不放在庫房白白生鏽。”李冶說道。 

 胡湘以前也給李巖講過,生產要流水化,標準化。 

 “先生,後來測試沒有,這臺蒸汽機有多少馬力,”胡湘問道。 

 馬力的大小單位,胡湘給李冶說過,1馬力等於每秒鐘把75公斤重的物體提高1米所做的功。 

 在高中物理課中,功率計算公式為p=w/t,也就是指物體在單位時間內所做的功的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