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須言名 作品

第十七章 御戎三策

 其一當然是讓軍隊武德充沛。無武不立國,任何時候軍隊才是保證一切的關鍵手段。

 比如訓練騎兵,把固化的步兵作戰模式向步騎配合、靈活遊擊模式進行轉變。這一點其實在戰國時已經有了比較多的應用。商鞅在收復河西時,與公子卬的河西之戰中就採用了步騎配合的方式,而且騎兵在此戰中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只是天下統一後秦朝國內基本沒有戰爭了,北方邊境騎兵不如匈奴,南部邊境深山老林,騎兵也沒用,所以秦朝還是以步兵為主力。遊擊模式則要等騎兵訓練完成後,學習漢朝衛青、霍去病二人的作戰模式,以匈奴人的作戰方法對付匈奴人。

 再比如改進軍械,改良一些針對騎兵的兵器,像斬馬刀、馬鞍、馬蹄鐵什麼的。

 需要克服的困難也有很多,怎麼得到優良馬匹,怎麼訓練素質高的軍隊,怎麼獲取草原的地圖,還有這些兵器以現在技術能不能打造地出來等等。

 其二便是通過大秦有而匈奴沒有的東西與匈奴的平民進行貿易,通過貿易分化匈奴的部落,也可以獲取到大秦需要的東西。

 比如通過絹帛、茶葉、農具交易馬匹、鐵礦、皮革等等。但這個需要考慮的因素就比較多了。

 首先大秦能不能生產那麼多東西用於交易。現在生產力低下,不可能為了貿易而不顧本國需求。

 唐朝與回紇的絹馬貿易,最後就出現了“付絹少,則彼意不充,納馬多,則此力致歉”的嚴重問題。簡單說就是回紇的馬太多了,大唐生產的絹跟不上需求了,可是你不買貿易就進行不下去,回紇就要搞事情,大唐軍隊因為得不到需要的馬也要搞事情,大唐朝廷就很頭大。

 其次,能賣什麼不能賣什麼也需要仔細考慮,比如你可以賣絹帛,但不能大量賣粗布,因為絹帛昂貴,粗布便宜,前者只能用於貴族消費,後者卻能廣泛用於平民,軍隊也會從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