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底的蛙 作品

第207章 陰雨連綿

 曹真聽了話,沒有半個月,突然下起了瓢潑大雨,下了幾天不止。陳倉的城外面,下了有三尺深,軍器都溼透了,人都不能睡覺了,白天晚上受潮睡不舒服。大雨一連下了三十天,馬沒有草料吃,死的人很多,軍士怨聲載道,絡繹不絕。這事傳進了洛陽,魏主設置祭壇,也求不來晴天。

 黃門侍郎王肅上書:

 這種事有過記載;千里饋送糧食,士有飢餓的神色;雖然有柴火卻沒有辦法做飯,師團晚上都餓著。這就是一般的的行軍隊呀。更何況深入那艱難險阻的地方,鑿開路前行著,那麼他們會因為勞累,也會需要上百個有智慧進行心理疏導。今天還有霖雨,山路難走陡峻險滑,群眾被逼迫處在這種難過的處境而沒有進展,糧道遠而且難以運輸:實在是帶兵打仗的大忌諱呀。我聽說曹真已經出發了一個多月,才剛到半谷裡,治理用的的功力非常大,戰士們不打仗:是他們能夠得以逸待勞,這是用兵做戰的人所忌憚的事情呀。以前那個時代,那武王討伐紂王,出了關口又回來;討論最近的事情,那武王、文王徵集權力,來到長江卻不過去:難道是不知道不順應天時嗎,變通在於當權的怎麼掌握罷了!希望陛下念及水雨艱劇的原因,讓士卒休息;以後要是他們過來挑釁,等這時候再用他們。這就是所說的用讓士兵高興來對待他們的難處,百姓就會捨生忘其死呀。

 魏主曹睿覽看了表文,正在猶豫的時候,楊阜、華歆也上書諫這麼說。魏主當下就下詔,派了使者詔見曹真、司馬懿回朝。

 卻說曹真與司馬懿商議曰:“今連陰三十日,軍無戰心,各有思歸之意,如何禁止?”懿曰:“不如且回。”真曰:“倘孔明追來,怎生退之?”懿曰:“先伏兩軍斷後,方可回兵。”正議間,忽使命來召。二人遂將大軍前隊作後隊,後隊作前隊,徐徐而退。

 孔明計算一個月後秋雨就會不下了,天還沒有轉晴,自己帶著一軍屯集在城裡守著,傳令讓大部隊會集在赤坡這裡駐紮著。孔明升起圍帳叫來各位將軍說著:“我就知道魏兵一定會走,魏主一定會下詔讓曹真、司馬懿帶著兵回去的。我要是再過去追他們,他們一定會做好準備的;不如放任他們先回去,再作打算。”

 忽然王平派人過來報告,:“報告將軍,魏兵已經回去了”。

 孔明吩咐傳話的,傳話給王平:“不可以過去追擊偷襲。我自會有攻破魏兵的辦法。”

 正是:魏兵就算能過來埋伏,漢相也不會中圈套過去追的。

 各位將軍聽說孔明不過去追魏兵,一起進入營帳申訴:“魏兵苦於陰雨連綿,不能屯紮著,因為這樣才回去,我們正好可以乘勢追擊他們。丞相為什麼不過去追呢?”

 孔明:“司馬懿非常善於用兵,現在軍隊退走了一定會有埋伏的。我要是過去追他們,正是中了他們的計策。不如放他遠去,我們分兵進入斜谷直接過去攻取祁山,讓魏人沒有防備。”

 各位將軍:“攻取長安的地方,還有其他路可以選;丞相只要我們過去攻取祁山,這是為什麼?”

 孔明:“祁山可是攻取長安的首選呀:隴西各個郡縣,要是有兵過來,一定會從這裡路過;還有這裡前面面臨渭水之濱,後面靠著斜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