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子雄 作品

第1432章 預感

 當鐵軌從pzh鋪設到成嘟之時,當第一個蒸汽火車頭被製造出來之後,這個告訴行駛的列車又將再次掀起滔天巨浪,到了那時,就該是徹底的終結這個亂世之時。

 到了那時的劉邦,或許已經將所有的預期朝著如何一統神話世界,如何為將來諸天萬界之爭佈局之時。

 劉浩最喜歡的就是這樣的野心。

 他為何看到秦時明月世界的嬴政立馬就選擇了支持?

 為何在大明風華世界看到朱棣就歡喜?

 為何一直在培養劉邦?

 還不是出於對這些真正帝王的欣賞?還不是在骨子裡認可他們的野心?

 倘若劉浩在其他世界看到漢武帝劉徹,也絕對不會任何猶豫,也必然樂意給予最大的支持,道理是一樣的。

 他骨子裡認為也唯有這樣的帝王才能真正的將一方世界一統,也只有他們才能帶領一方世界的力量走出自己的世界,去和諸天萬界爭奪屬於自己的一片空間。

 也唯有他們才能在面對深淵之時,貢獻出劉浩期待的那一份力量!

 換做是大宋那群士大夫支持下的皇帝,劉浩只會撇嘴,也只會搖搖頭,去思考從根本上改變那份‘婦人之態’,促使他們真正的挺起自己的脊樑,但絕不會將最大的重任交給趙匡胤的後代們。

 這是劉浩的選擇,何嘗不是雙方的選擇,給他們機會,何嘗不是給自己機會?給諸天萬界機會?

 他可是知道,哪怕他將來證道了混元,面對深淵之時,也不敢說就可以抵擋得了,也不是他一個人就可以包打一切的,也必須有著更多的同伴才行。

 既然明白,就沒有不培養的道理。

 再者說了,在這個培養的過程當中,何嘗不是劉浩對人道諸多法則參悟之時?

 何嘗不是在推高自己氣運上限的一種做法?

 洪荒聖人們將自己門徒派遣進入自家地球,經由自家地球前往那些所知的諸天萬界,何嘗不是看重了其中推動反饋的氣運?

 他這般做法,說白了和洪荒聖人的算計也沒有什麼區別。

 他可是和其他準聖大能們有著不小的差別的。

 人家是隻要證道一次混元即可,他可是需要好些次,三大化身,還有本尊,足足四次,反饋到氣運之上,也必然是恐怖的,能夠多積累一些也必須如此才行。

 否則何至於他不在深淵前線去斬殺那些深淵來客?

 那可是每一刀都有著收益的,氣運的積累看起來也要快上許多,他不知道計算嗎?

 無非是看重這些世界一次性投入之後,未來源源不斷的供給而已。

 他已經能夠感覺到自己在行走的諸天之中有了諸多聯繫。

 那是一種隱約可以猜測到的聯繫,不可見,也無可見。

 或許這種感覺在證道混元之後會更加強烈一些,但也不是說此時就沒有收益的。

 特別是對他這個主修人道法則的執念化身就更是如此。

 人道人道,能影響到的生靈越多,也才能真正稱之為人道。

 他算是運氣好的了,諸天萬界無數生靈只要插手,多少都能夠影響到,既然知曉了這些,也沒道理去和其他大能爭奪斬殺深淵來客的選擇。

 實際上,劉浩豈能沒有發現自己身上人道法則的提升?

 也是因此,他才會這麼一步步的走下去,去行走這些看起來似乎等級根本沒有多少貢獻度的諸天,而且往往一出手就樂意徹底改變一方世界。

 這是即在量級的積累,也是在質的改觀,更是在聖人門徒還沒有將這些注意力投向人間之前有所為也。

 因為他預感到此時不去做,未來勢必要和聖人們發生衝突。

 也是因此,他往往不會吃獨食,會在每一個世界都留下屬於洪荒三清聖人的傳承,多與少而已。

 此外,他感覺其他化身似乎有一個到了極限,必須證道了,他猜測這個化身多半是白虎劉浩使然,雖無法出手幫助,但也絕不要拖了人家後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