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子雄 作品

第667章 周瑜周公瑾

 女子如此,就更別提男兒,如此一來,世家在遼東的最大優勢也被清理一空,除了財富之外,官場的話語權必然大打折扣,越往後,這份話語權將越小,到了那個時候,世家子弟需要和天下百姓相爭,也只有極少數頂尖者才能脫穎而出。

 這個結論,讓周瑜喜憂參半,喜的是,遼東劉浩出了遼東,絕難得到世家的支持;

 憂的是遼東人才將會井噴,自成一體,世家難以插手,就意味著遼東不需要向任何世家妥協,百姓的擁護程度越高,已經不是其他諸侯梭能染指。

 另一個結論是農戶家庭和江東百姓對比,顯得十分富裕,進程購買所需就能說明一切,對江東村落的百姓而言,一輩子都絕難走出村落,多半時間在找各種吃食,購買的些許商品,也是貨郎上門才有可能,去縣城之類,想也別想。

 相比之下,遼東的百姓不僅走出了村落,進城顯然也成了常態,進了城,還能在茶館喝茶,就顯得他們根本不在意這幾個五銖錢,雖言語之間在討論那家商品實惠,可也說明了他們根本就是買得起。

 正思考間,周瑜發現讀書的小姑娘似乎遇到了難題,抬頭環顧一圈,在自己身上停留片刻之後轉開,待看到他附近的趙昌之時,小姑娘臉上浮現出高興的笑容,也不和她父母招呼,站起身形,拿著書本就朝著趙昌跑去。

 小姑娘的父母明顯一愣,視線跟著小姑娘看去,待到看到趙昌身上的軍裝之後,鬆了口氣,臉上浮現出放心的笑容。

 這一幕,讓周瑜十分難以理解,這家弄人一家三口,明顯不可能認識趙昌,可一看到趙昌卻十分信任,而且還是那種發子內心的信任感。

 周瑜不知道,這是趙昌身上軍裝所帶的效果,穿這些軍裝的,都是來自地球的軍人,對漢家百姓的愛護已經融入他們骨髓,長久下來,遼東的百姓已經對這身軍裝產生了發子內心的信任感。

 “大哥哥!”

 “你好啊,小妹妹叫什麼名字啊?”

 “大哥哥,我叫做聶文,爹爹說我日後要讀很多書,還要教導弟弟妹妹們讀書!”

 “對,讀書才能明理!那聶文妹妹找大哥哥有事嗎?”

 “嗯嗯,大哥哥,我這句話能認識,但不知道是什麼意思!”

 “我看看,吾,是這句嗎?”

 “對,‘君子不器’!”

 “‘君子不器’,這句話是孔子說的,首先我們要明白‘君子’和‘器’的意思;

 ‘君子’在孔子時期,更多的是指有才華的人、有道德修養的人;

 不過,在現在看來,‘君子’還需要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判斷;

 也就是不能別人說是對的,就一定是對;經過自己的想法,結合周圍事物,自己給出的判斷來分辨對錯,這就是有自己的思想和判斷;

 ‘器’,是器皿的意思,在古代祭祀的時候,要鑄造專門的大型器皿,祭祀祖先;

 所以,就有著這樣一種說法,希望一個人能成為‘大器’,也就是很有用的人。”

 “可是大哥哥,孔子為什麼又說‘不器’呢?”

 “這就是思想境界的問題了,尋常人都希望成為‘大器’,孔子卻認為,真正有才華、道德、思想的人,就不應該成為別人手中的‘器皿’,而是應該成為執‘器’之人!”

 “執‘器’之人?”

 “對啊,所謂執‘器’之人,比如現代的這些諸侯,他們都是執器之人,他們手下的文臣武將們,都是‘大器’者!”

 “哇!君子好難啊!”

 “是啊!所以古往今來,沒有幾個君子是真正達標的!”

 “那大哥哥都有誰成為‘君子’了?”

 “我想想,秦始皇算一個,劉邦算一個,漢武帝劉徹算一個,再之後就沒有了,現在的話,曹操有機會!”

 “哇,好少啊!那秦王呢?”

 “秦王劉浩,也算吧!”

 “對,秦王一定是君子!”

 “所以你想要成為君子,可要非常努力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