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久在高 作品

第300章 那是,年少的執著嗎?!

大寧府中。

 夜冷星寂。

 空曠的大殿中,朱權和方世豐相對著,沉默著。

 不能幫的三條理由已經講述完整,朱權有些頹唐,他調整下坐姿,開口發問:“李定國乃本王的嫡姐寧王公主的兒子,乃本王的外甥兒,他來哭訴請求本王,與情上,本王當出手相援否?”

 這是他的第一個問題。

 不等方世豐回答,他繼續。

 “不管宣國公犯了何種罪過,他已七十七歲高齡,父皇此時殺他,就是除殺功臣,在此時會造成微妙的想法,朝臣會怎麼看待父皇,在後世,子孫會怎麼看待父皇?與理上,父皇身擔罵名,兒子豈能袖手旁觀?”

 他認真的盯著方世豐,看看他有什麼解決辦法。

 只看見他白淨的臉上,眼皮抬了抬。

 帶一些甕聲的語調開口。

 “殿下的想法是出手還是不出手?”

 他直接直指問題的核心。

 “若是殿下不出手,那這些就可以當作不存在,李將軍那裡,下官會去處理,必使他不怨恨殿下。至於陛下聲名的好壞豈是從宣國公這件事結束?!

 以下官看,陛下恐怕早有打擊淮西一黨的心思,宣國公不會是最後一個,難道陛下每次出手,殿下都要阻攔?!這顯然是行不通的。”

 他的話語條理分明。

 就是一一堵住朱權的理由。

 “那本王要是考慮出手呢?!”

 朱權語氣淡淡。

 他此刻的心情很矛盾,他知道父皇殺李善長這件事是不應該的,或者說最好的處理辦法就是等李善長死掉之後,他的家族所犯何罪再處理他的家族便是。

 若是等到別人快死了還有砍了別人全家,這種事太過涼薄。

 朱權的原則是做不出來的,畢竟是跟隨你打了一輩子仗,大明的建立還有人家一份的。

 歷史上的大明朝,為何滅亡的時候少有出現文天祥那樣的忠臣。

 都是在一次次的皇帝任性中,丟掉那顆與其它合作者的心的。

 漢朝有項名傳後世的話語。

 使黃河如帶,泰山如厲,國以永存,爰及苗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