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久在高 作品

第168章 凡大寧所有官兵,皆需聽從本王調令!

 大明的地方行政是三司並立。

 都指揮使司,負責軍事,其最高職位為都指揮使,正二品。

 承宣布政使司,負責行政民事,最高職位有二人,分為左、右布政使,從二品。

 提刑按察使司,負責刑事,最高職位一人,從二品。

 從其上的官員品級分佈來看。

 地方的武官是比文官高一個級別的。

 這也是朱元璋吸取宋亡的教訓,為防止出現文壓武,文統武,導致的軍事實力大減而特意設置的。

 明朝初期的武德充沛,不得不說,或許也是有這個級別設置的原因。

 不過,洪武時期設置的再好,到了自己的孫輩,建文朝時期,一切都不同了!

 或許可以從一個小細節上知道,為何央央正統,坐擁全國百萬兵力的建文帝。

 還打不贏,起事時只有八百人的,他四叔燕王朱棣。

 建文二字,就說明了一切、

 或許建文二字也是經過老朱同意的。

 因為洪武朝三十一年,武德已經充沛之極。

 縱觀歷史,想要延續大明王朝的生命,下一代必須是休養生息。

 一個’文‘字,代表著止干戈,促民生。

 比如漢文帝劉恆。

 只是建文帝,可能對’文‘字想要更為直觀的表達。

 所以他將地方官員的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等文官體系統統提高一個品級。

 和武官一樣,都是正二品!

 在級別上,平級!

 相對來說,武官的級別就降低了。

 不得不說,建文帝的腦回路也不知道怎麼想的。

 前腳剛暗著對武官整體降了級。

 後腳就要削藩!

 最後朱棣打建文的時候,朱權猜測,恐怕這些武將心底裡,都對小皇帝沒什麼好印象。

 就在朱權思緒飄飛的時候。

 後方的大小官員,吏員們,烏壓壓跪下一片。

 “臣等恭迎寧王殿下!”

 一時間,大寧西城門外,寧王朱權到達的消息。

 順著人流,不消片刻,傳遍整個大寧府城。

 “起來!”

 朱權跳下馬,高聲言道。

 “謝寧王!”

 “不知寧王到來,臣等迎駕來遲,還望寧王恕罪!”

 聊永興面色平靜,起身後請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