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鐵不加冰 作品

第 274 章 集訓內容

青訓全程有十四天(包括最開始的集合日和最後的比賽日)。第一日分組和最後的選拔賽去掉,能完全用來訓練的時間是十一天。




前兩次青訓,仁王都會給青訓安排不同的階段,每個階段都會安排一次比賽,這次也不例外。




敗者組被安排的那種專項考核不算比賽,那只是趣味訓練的一部分。這種趣味訓練,在勝者組要更少一些。要對比的話,敗者組的條件更惡劣,但勝者組的訓練更“枯燥”。




會有這樣的對比,一定程度上是教練們相信勝者組的球員們擁有更明確的目標,對自己的實力和對訓練本身更加心裡有數,所以他們安排的是更科學的訓練,也更專業。




總體而言,不管是敗者組還是勝者組,青訓都會分為三個階段。




每個階段,組內都會進行一定的訓練項目調整。




已經分了勝者組和敗者組,就沒有再分排名了。但不同的訓練項目和訓練量倒是很明確地顯示出了球員的不同等級,這種等級不那麼明確,卻也很可觀。越是瞭解網球喜愛網球的人,越是能明白其中差距所在。




勝者組的第一個階段比賽是很純粹的體能競賽。




競賽項目也很像是基礎體測,只是項目比較多:從短跑開始,先測試爆發力項目,再測試耐力項目,還有測試握力,拉力,臥推力等的內容。




這些項目在他們第一天訓練時也簡單測試過,再測試一次是因為第一階段的訓練以純粹的基礎訓練為主(這部分勝者組敗者組都一樣,只是勝者組後續部分會更加註重技巧而敗者組會一直注重基礎訓練),教練組用這種數據的方式更直觀給球員展示不同基礎項目帶來的基礎能力上的改變。




每個人的體測報告都不同,每個人的身體條件也不同,因此每個人在類似訓練單訓練數天後得到的變化也不同。




敗者組的第一個階段比賽也是和體能有關,但項目要更簡單,沒有那麼繁複,以體能訓練為主。




敗者組的整個訓練進程都會注重於基礎訓練,而不同的體能將會決定之後教練組給球員安排的訓練量。




到了第二個階段,勝者組就開始給球員們分組。




相似技術類型的球員會被分為一類。




比如橘和亞久津就被分為一類。




橘在轉變打法後其實更偏向於全場型,甚至比賽發揮時打法和大石有相似之處,但他最開始屬於九州雙雄的打法還沒有完全消失,而且那也是他的天賦所在。




仁王並不想很獨斷地要求橘去做什麼。他知道,以橘對他的敬意,他要求那麼橘就會去做。但不應該是這樣的,橘應該有自己的想法,他要做到的是引導。他不滿意橘現在的打法沒錯,但他不能強行讓橘將打法改回來。他將橘與亞久津分在一組,這樣一來橘或許能從亞久津的打法中得到一些啟發。




宍戶也被分在這組。




在勝者組中,給丸井分組是比較難的。




看似他和南還有天根都是雙打




選手,但南是偏向後場的選手,而天根只是打雙打比較多,實質上單打技巧也很不錯,還會一種很獨特的單打打法。




好在仁王瞭解丸井。丸井是有補充自己後場技巧的打算的。他在青訓裡有很明確的意願:彌補自己技術上的弱勢,往全場型和單打型發展,那麼就可以不將他當做雙打選手考慮,不考慮他的強項而是考慮他想補足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