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3 章 163





“笑死了,俺也一樣,感覺是他會幹出來的事.jpg”




“其實風格還是挺宣揚的,華麗奇詭,我覺得沒反轉挺好的,看完感覺心裡充滿了勇氣,很美好的童話啊”




“挺好+1,重心就是在反抗那段吧,反轉沒什麼必要其實,而且春節檔嘛,熱熱鬧鬧大團圓多好,啊啊啊剛看完已經想二刷了tt”




“哈哈哈我跟你們都不一樣,我看著宣揚那行小字我就知道他這片靈感來源絕對有xxz本人的經歷,我還在想嫂子會不會愛到給哥專門加個彩蛋做個反轉,比如結尾醒過來發現躺在病床上,剛剛經歷車禍kkk好吧,以上都是我的胡言亂語,祝哥嫂票房大麥”




看著最後一條評論,解夕朝失笑,隨即按滅了屏幕,把手機放到了口袋。




*




其實最後一條評論陰差陽錯,倒是說中了一半。




那就是這個片子本來的確是有彩蛋的。彩蛋內容也確實和解夕朝有關。




就是當初他克服心理障礙,在病床上拍攝的那幾l條鏡頭。




在原本的劇本里,一共有三個世界。現實世界,夢境世界,和遊戲世界。




現實世界的何淼車禍去世,在昏迷的過程中做了有關另一個世界的何淼的夢,在這個夢境裡,又進入了遊戲世界,最終獲得了與自我的和解。隨即在現實世界甦醒,把它寫成了一部小說,於是,有了《玩家》的誕生。




這是宣揚跟解夕朝聊過之後添加的內容。他確實是想把解夕朝和何淼聯繫到一起。把他當初意識的鬥爭嵌入電影中,作為整部片子的彩蛋。




但是他一直猶疑不定。拍來拍去,總覺得哪裡不對味。




於是最終成片的時候,解夕朝做主,把這個彩蛋刪掉了。




宣揚還是想不通,解夕朝給他解開了疑惑:“為了表達什麼而表達什麼的話,大多數時候都會顯得很生硬。無論是電視劇還




是電影,最基礎的,還是講好故事。”




他的經歷和宣揚的電影契合是陰差陽錯。




而這種契合是精神內核上的契合。




事實上,除了求生的慾望相似,何淼的性格、經歷,遊戲的內容,和她本人的經歷都是有區別的。在這樣的情況下,強行嵌在一起,只會產生故事的割裂感。




此外,這和《陶夏》不一樣。




在《陶夏》中,夢境的界限是殘忍的現實和夢幻的臆想之間的差別。結尾的開放式結局既給了理性的觀眾一個希望,又給了感性的觀眾一個童話。而在《玩家》的故事裡,其實絕大多數的觀眾,都是更希望何淼的故事是真實存在的。




哪怕它是電影中的情節,但只要它在電影中存在,也能有一部分人從中得到慰藉。相反,如果整個故事在電影裡最終被定性為虛構的小說,總讓人有一種難言的失落。




一句話,反轉不是必要的。為了反轉而反轉,只會畫蛇添足。




宣揚原以為自己已經出師了,解夕朝又給他上了一課。




而事實上也是如此。




哪怕這部劇的結尾是一個傳統的he式結局,也並不影響它在首映之後迅速地掀起討論的狂潮。




首先是家庭。




《玩家》的現實主線就是何淼的成長。




但寫何淼的成長,卻又不止是寫何淼的成長。




他是典型的留守兒童,甚至連留守也算不上,是父母棄養的孩子。生長在糟糕的環境中,和他生長在類似環境中的,還有他的同齡人。




這是一類人的標誌。




即,身處的地方教育資源較差,條件較為落後,同時親情缺失。




有網友就發出了這樣的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