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委屈的教育部!


                 面對網上鋪天蓋地的質疑聲,文化部選擇了拒絕回應。

  而體育部則是委屈地發佈了公告,表示東亞少年籃球杯,雖然是東亞各國體育部聯合促成的賽事,但是各國參賽人選並非出自正規國家運動員隊伍,都是從各國國內少年籃球聯賽裡挑選拔出來的。

  這些選手都還是高中學生,這一塊更多的是歸由教育部門管的,選手隊伍也是教育部負責篩選組建的,跟他們體育部關係其實不大。

  於是一幫人又氣勢洶洶地跑到了教育部的官網進行了留言,討要說法。

  誰知教育部的通告發文更加委屈,表示國內自十年前開始,就已經為各大初高中配置了籃球場,覆蓋率更是達到了百分之百!

  但是喜歡籃球這項運動的學生,卻是少之又少,學生們更加熱衷的依然是乒乓球和羽毛球這類小球運動。

  教育部已經儘量鼓勵倡導學校培養學生的籃球興趣了,但是一直以來都成效甚微。

  而且往年華夏在東亞少年籃球杯上的成績比現在更差,今年已經算好的了,至少能跟櫻國隊打得有來有回了。

  沒想到等來的卻不是鼓勵和讚譽,而是鋪天蓋地的指責。

  最後,教育部表示,他們沒辦法強制改變孩子們的興趣愛好,沒辦法提高愛打籃球的孩子基數,從而提升華夏少年的籃球實力水平。

  結尾,教育部還呼籲社會各界和孩子家長,應該儘量配合學校,去培養孩子們對於籃球和足球等大球運動的愛好,這樣也許可以改變華夏在大球賽事領域的尷尬處境。

  教育部這一波發言堪稱完美,不僅把事情說明白了,還立住了自己已經盡力的形象,最後還不忘給甩鍋的體育部上了一波眼藥水。

  暗諷華夏大球賽事在體育部的“英明領導”下,一直處於一個“尷尬”的境地。

  這下子,吃瓜群眾們全都麻了。

  搞來搞去,結果原來是學生的問題?再說深一點,還是家長和社會的問題了?

  吃瓜群眾沉默了,但是各界大v和各大自媒體卻是陷入了狂歡之中,紛紛或撰文或發視頻表明自己對這件事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