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曉曼 作品

第290章 你怎麼懂得那麼多?

 (二)切斷傳播途徑

 應做好水源管理、飲食管理糞便管理和消滅鼠蠅等衛生工作。要避免飲用生水.避免進食未煮熟的肉類食品,進食水果前應洗淨或削皮。”

 羽田先把這張交給了華凡,說道:“還沒寫完,這只是一部分。”

 “這哪是我的本事,小時候我最愛聽爹爹講他跟娘一起幫助抗疫的事情,他為了哄我開心就一遍一遍的說給我聽,我就記住了!”

 羽田很想說,這個傷寒防疫措施是現代防疫歷史上一次又一次經過先人考察、驗證的智慧結晶不是她自己的,但是她也不敢說呀。

 羽田又拿過一張紙繼續寫:

 1.消毒和隔離應按照腸道傳染病常規進行消毒隔離。

 2.休息發熱期應臥床休息,退熱後2~3天可在床上稍坐,退熱後1周才由輕度活動逐漸過渡至正常活動量。

 3.護理觀察體溫、脈搏、血壓和糞便性狀等變化。注意口腔和皮膚清潔,定期更換體位,預防壓瘡和肺部感染。

 4.飲食發熱期應給予流質或無渣半流飲食,少量多餐。退熱後飲食仍應從稀粥、軟質飲食逐漸過渡,退熱後2周才能恢復正常飲食。飲食的質量應包括足量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各種維生素,以補充發熱期的消耗,促進恢復。過早進食多渣.堅硬或容易產氣的食物有誘發腸出血和腸穿孔的危險。

 (二)對症治療

 1.降溫措施高熱時可進行物理降溫,可使用冰袋

 2.便秘可使用水對著鹽水低壓灌腸。

 3.腹脹飲食應減少豆奶牛奶等容易產氣的食物。腹部使用松節油塗擦.或者肛管排氣。

 4.腹瀉應選擇低糖低脂肪的食物。

 本來已經寫完了,羽田想了想,覺得還是不夠詳盡,繼續寫道:“(一)典型傷寒的臨床表現

 1.初期為病程的第1周。起病緩慢,最早出現的症狀是發熱,發熱前可伴有畏寒,寒戰少見;熱度呈階梯形上升.在3~7天后逐步到達高峰,可達39~40°c。還可伴有全身疲倦、乏力、頭痛、乾咳、食慾減退、噁心、嘔吐胃內容物、腹痛輕度腹瀉或便秘等表現。右下腹可有輕壓痛。部分病人此時已能捫及增大的肝臟和脾臟。

 2.極期為病程的第 2~3周。出現傷寒特徵性的臨床表現。

 (1)持續發熱:體溫上升到達高熱以後,多呈稽留熱型。如果沒有進行有效的抗菌治療.熱程可持續2周以上。

 (2)神經系統中毒症狀:由於內毒素的致熱和毒性作用,患者表現為表情淡漠、呆滯、反應遲鈍、耳鳴、重聽或聽力下降,嚴重患者可出現譫妄.頸項強直(虛性腦膜炎的表現)甚至昏迷。兒童可出現抽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