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努克貝魯特 作品

341分地

  誠然,這些商品中有許多是進口的——來自錫巴西斯、鄰近的戰國、提索斯甚至遙遠的贊贊。然而,它們的豐富多樣仍然令人歎為觀止。因為在提比亞斯,你能得到許多在阿哈德尼亞的許多地方難以尋覓的珍稀物品。這主要是因為後者的國家對外界相對封閉。因此,提比亞斯逐漸成為了商業貿易的重要樞紐,其港口城市因繁榮而富裕,莉莉比市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作為該國的第三大城市和第二繁榮的城市,僅次於首都,莉莉比市毗鄰滇努河的支流,使得小船和貨船能夠輕鬆而廉價地往返於內陸,滿載著奴隸、精美的珠寶、陶器、金屬工具和由熟練工匠精心設計的紡織品。這些商品被出售並交換成捆的亞麻布、一袋袋穀物、一籃子水果、一袋袋異國香料以及一瓶瓶美酒等。

  即便忽略提比亞斯自身豐富的農產品,僅憑其廣泛的水路貿易網絡,提比亞斯便足以成為一個令人嚮往的征服目標,其財富之豐令人咋舌。

  “大人,提比亞斯還是著名的紙莎草生產地。”菲利普補充道。他的話語還未落盡,席奧尼勳爵便迫不及待地附和道,語氣中透露出幾分傲慢:“滇努河周圍的沼澤和溼地為紙莎草的生長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因此,我們國家紙莎草的產量極為可觀。”他進一步炫耀道,“我本人便擁有數百公頃的紙莎草田,還有數千名工人負責種植、收割和加工紙莎草。”他輕笑一聲,似乎對自己的財富感到無比滿足,“即便如此,我也無法滿足市場的需求。哈哈,似乎永遠都無法滿足。”

  想到通過銷售紙莎草賺取的鉅額利潤,這位大領主不禁笑得更加燦爛。紙莎草卷軸因其耐用性和靈活性而備受青睞,在周邊各縣有著巨大的需求。它們被廣泛應用於記錄官方和行政文件、當時的書籍和文學作品、宗教經文,甚至私人用途。提比亞斯幾乎壟斷了紙莎草的供應,這使得他們在經濟上具有巨大的影響力,並從中獲得了豐厚的利潤。

  事實上,每年紙莎草的貿易額高達15至2000萬羅帕爾!提比亞斯國內紙莎草的充足供應也意味著其價格相對較低,這使得各種思想和概念更容易傳播。正因為如此,亞歷山大在全國旅行期間遇到了大量的藏書,甚至發現了大型且功能完備的圖書館,它們遍佈於大城市和定居點周圍。

  相比之下,亞歷山大認為阿哈德尼亞在這方面遠遠不如提比亞斯。如果說皇冠上的明珠,那無疑是首都帕特奈。那裡的藏書量尤為驚人,僅皇宮就擁有兩座藏書豐富的圖書館,分別位於兩側。而城市本身還設有兩個半私人的閱讀設施,特定身份的人可以支付一定的費用進入。亞歷山大估計,這些藏書的總價值可能高達1億至10億羅帕爾,甚至無法用金錢來衡量。

  豐富的藏書吸引了大量的學者和哲學家來到提比亞斯,他們的數量遠遠超過贊贊和阿哈德尼亞。至少在亞歷山大的觀察中是這樣的,因為他注意到提比亞斯的宮廷中僱傭了許多這樣的學者。贊贊和阿哈德尼亞都沒有如此眾多的學者。

  儘管也有可能亞歷山大當時來得不合時宜,因為當他佔領首都時,首都正處於叛亂之中,贊贊成了一座幾乎空無一人的城市。但不可否認的是,提比亞斯的民眾普遍比贊讚的受教育程度更高。因此,對於這些有學問的人,亞歷山大在貪婪的驅使下,提出了兩種選擇:要麼跟隨他到贊贊去教導那裡的人,否則就會被朝廷開除!除了一個頑固的純種提比亞斯人外,所有人都選擇了前者。這個頑固的人即使面臨飢餓的威脅也沒有讓步,最終亞歷山大只好讓他離開了。

  在這片豐饒的土地上,書籍的海洋浩渺無垠,亞歷山大的心志更加堅定,他渴望在全國範圍內建立數臺巍峨的印刷機,意圖複製這些珍貴的書籍,以滿足國內外對知識的渴求。這些書頁,以皮革精心裝訂,紙莎草紙承載著無盡的思想與智慧,對於當時的大眾來說,它們猶如明燈,照亮心智的黑暗。

  然而,當亞歷山大的思緒觸及這本厚重的書籍時,他的腦海中突然閃現出一件往事。這些書籍的載體,是紙莎草紙,而蒂比亞斯正是以紙莎草業聞名遐邇。然而,此刻,這個昔日輝煌的產業,卻如同遠古的恐龍,正面臨著一顆名為造紙業的流星撞擊。蒂比亞斯的紙莎草業,至今尚能苟延殘喘,唯一的原因便是亞歷山大的造紙業尚處於襁褓之中,其產量遠遠未能滿足市場的需求,因此所佔的市場份額微不足道,讓那些巨頭企業尚未感受到切膚之痛。

  然而,一旦造紙技術廣為傳播,人們發現它比紙莎草的生產更為便捷、低廉,這個古老的行業,便會在頃刻間土崩瓦解。紙張的原料易得,生產迅速且簡便,且其書寫表面遠勝於紙莎草,因此,用紙張替代紙莎草已無任何實際意義。亞歷山大對紙莎草業的消亡毫不懷疑,他甚至預測,這個產業可能在一兩年內便會徹底消失。這使他開始思考,這個曾經輝煌的產業,僱傭了無數工匠與民眾,如今將何去何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