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割磁感線 作品

第三十六章 失去寶藏的人類

“這個我也聽說了。”易凱摸了摸自己的鬍渣,接著說道:“據說為了研究,那幫傢伙把本草綱目那老古董都搬出來了。”

可不是嘛,搬出本草綱目是那幫傳統醫學的專家乾的。嶽淵聽說他們想根據百年前的‘炁理論,從無數草藥中找出諸如固本培元之類的同源屬性草藥,然後再進行實驗搭配,再用排除法一種一種去試。

真有一種大幹一場的樣子。

“是啊,可惜才剛剛起步,就沒了。”嶽淵緬懷道。

“他們當初還有一個地球作為後盾,我們現在什麼都沒有,只有那幾根孤零零的血清......難啊!”易凱搖搖頭,感嘆道:“我們失去了地球,失去了所有,有道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易凱的意思嶽淵何嘗不知道。

生物遺傳研究這東西,沒有一個生物圈做後盾,想做個實驗真的都很難。

壽命研究項目不同於其他,許多想法不是有個小白鼠就能做的。很多東西需要從大自然裡邊找,從大自然那裡拿來試。

如果人類還擁有地球生物圈,那大可從大自然中找到一些也擁有很長壽命的動物,可以從它們身上入手,同血清做各種對照實驗。

地球生物數十億年演化史,也是無窮無盡生命演化的自然實驗室。可以說在長達數十億年的時間裡,生命的每一條演化道路,都有生物去嘗試。

只是人類或知道,或不知道罷了。

這讓地球擁有了無限可能,也讓生於斯長於斯的人類天獲得了一座無與倫比的寶庫。

四十億年的生物演化,是宇宙規律在生命dnA裡鐫刻下的一篇篇宏偉鉅著。

在這裡,隱藏著生命起源的根源,隱藏著智慧誕生的秘密。

可是人類失去了這座寶庫。

沒有了地球,沒有了生物多樣性,以至於生物遺傳學研究舉步維艱。

“如此說來這項研究的處境比可控核聚變還艱難,看來是我心急了。”嶽淵點頭表示明白了。

可控核聚變的研究條件可以用物資和能源去堆,但他可變不出一個地球生物圈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