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割磁感線 作品

第二十五章 大建設

原本的橡膠輪換成了更耐高溫的履帶式,其他傳感設備、開採刀口也、電路設計也被做了相應的處理。

漸漸的,荒蕪一物的木衛四上又出現了工業建築的雛形。

第一座電站、第一座鋼鐵冶煉廠、第一座化學原料生產車間、第一個配套零件生產廠房......

在各種各樣工程機械的忙碌中,工業再次回到木衛四地表,人類文明曙光再次從黑暗中燃起。

從礦物開採到原料加工,從原料加工到零件組裝,從零件組裝到產品出廠。主料加工、副產品提取,一條條工業生產線重新開工。

鋼鐵冶煉生產出來的鋼原料被拉進各種二次加工工廠,然後變成一批批性能各不相同的合金,再被運送到精加工廠房變成特種鋼、合金鋼、複合材料、以及各種零部件。

副礦以及其他在冶煉過程產生的副產品也如此這般流入各種類型的化學工廠,然後產出一批批有機材料、無機材料、還有各種廢了氣體。

在這個過程中,塑料和人工合成橡膠也在化工廠中被生產出來。

當一個嶄新機器人從自動化機械工廠出來的那一刻,人類工業力量開始滾雪球般壯大,機器生產機器,生產的機器再去開採更多礦物原料生產機器。

在進行了三年的熱火朝天基礎建設後,人類終於再次抬起了邁向星空的腳步——軌道質量加速器項目正式動工。

因為木衛四的逃逸速度只有2.4k/s,表面重力加速度只有1.24/s2,再加上不需要考慮空氣阻力問題,所以這座建設在木衛四上的軌道質量遠比地球上的規模要小得多。

況且現階段的軌道質量加速器主要用於貨運,故而因考慮人類承受重力加速度極限的冗長軌道也省了。

這無疑大大降低了建設難度。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