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記的九命病貓 作品

第549章 550:賤人自有天收

 結賬後跟他的估算差不多,一共賺了213塊。

 兩人出去的時候,王醫生說道:“小周,回去讓村裡人多挖一些茵陳,就是你們說的白蒿,溼貨五分一斤收,乾貨三角六一斤。”

 周懷安點點頭,又不解的看著他,“王醫生,茵陳是啥草藥?”

 “三月茵陳、四月蒿,這幾天山裡正是採挖茵陳的時候。”

 “這個我曉得,回去就讓人去挖了送家去。”

 茵陳:別名牛至、綿茵陳、絨蒿、細葉青蒿、耗子爪等。

 茵陳是菊科植物茵陳蒿春季萌發的嫩苗,跟青蒿有明顯的不同,尤其是在春季萌發期間,很容易進行辨別。

 茵陳顏色發灰白多捲曲成團狀,葉片呈灰白色或灰綠色,全體密被白色茸毛,觸之綿軟如絨。氣清香,味微苦。跟混身碧綠的青蒿截然不同。

 茵陳生長到三寸長短的時候價值最高,鮮嫩的茵陳可以製作很多種的美味食材。可以採集嫩葉焯水涼拌,也可以用來搗融後蒸菜糰子,還可以曬乾炒製成茵陳茶飲用。

 茵陳清熱利溼;退黃。主治:黃疸、小便不利、溼瘡瘙癢、傳染性黃疸型肝炎等。藥理學研究有利膽,保護肝功能,解熱,抗炎,降血脂,降壓,擴冠等作用。

 全草入藥,可預防流感,治中暑、感冒、頭痛身重、腹痛、嘔吐、胸膈脹滿、氣阻食滯、小兒食積腹脹、腹瀉、月經過多、崩漏帶下、皮膚搔癢及水腫等症,其散熱發表功用,尤勝於薄荷。

 相傳名醫華佗行醫江湖,一日採藥至一村莊,遇到一位採挖野草的農夫,見其面孔水腫,肌膚髮黃,拄拐而行,步履蹣跚。

 便免費為其問診,得知病情嚴重,數月內必死,深感無奈之下後只得勸慰幾句離開。

 半年後華佗又來到了這個村子,驚奇的發現那位村民不但安然無恙,舌色,黃疽已經退去,舌苔稍泛紅潤,知道農夫所食野菜中必有治黃疸的草藥。

 詢問他服了什麼藥,使死症得治。

 農夫說:“連飯都吃不起了,拿來的錢抓藥吃呢?老天有眼,吃了幾個月的青蒿、野菜,如今感到腿腳有點力氣了,連柺杖也扔了。”

 華佗不禁暗暗稱奇,瞭解其中原委,村民告訴華佗,由於疫情的發生,大家也都沒有力氣去種糧,無奈之下,就去山上採挖一些野菜充飢,而吃的最多的就是一種葉片灰綠的蒿。

 華佗和他的弟子,這種蒿經過三年的時間摸索,有了新的認知。

 這種俗稱灰蒿的植物,在每年的三月份、清明前後進行採摘,才具有很好的作用,但過了這個早春季節之後,隨著天氣的變熱,這種蒿就失去了應有的價值。

 因為這種蒿很容易跟青蒿混淆,華佗便將這種蒿草命名為:茵陳。

 又給大家編了一句順口溜,以便大家能夠更好的認識、使。這句順口溜就是:三月茵陳四月蒿,五月六月當柴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