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慈烺:我不做亡國太子! 作品

第1521章 播種


                 朱慈烺的眉頭微微皺起,但很快又舒展開來,他深知科研之路向來都不是一帆風順的,尤其是在這個科技剛剛起步的時代。

  在原來的歷史上,後裝槍也就是後膛槍出現的時間,大概在一八四零年前後。

  這個時候的西方,燧發槍還沒有整明白呢。

  朱慈烺讓皇家科學院火器研究所開始後膛槍的研究,已經比西方整整提前了兩個世紀。

  朱慈烺就不相信,憑藉華夏人聰明的頭腦和勤勞的雙手,兩百年的時間還研究不出來後膛槍。

  想到這裡,朱慈烺又對未來充滿了信心。

  聽到畢懋康的話後,朱慈烺輕聲的問道。

  “老大人,能否詳細說說遇到的困難?”

  畢懋康嘆了口氣,搖頭道:“後裝火槍和後裝火炮的主要難點在於閉鎖機構和彈藥設計。

  我們嘗試了幾種不同的閉鎖方式,但都無法達到理想的效果,要麼是閉鎖不嚴密,導致火藥洩露,要麼是閉鎖機構過於複雜,難以在戰場上快速操作。

  而彈藥設計方面,後裝火槍需要使用定裝彈藥,這對彈藥的形狀、尺寸和強度都有很高的要求,我們目前還無法大批量生產合格的定裝彈藥。”

  朱慈烺點點頭,心中已經有了打算。

  對於畢懋康所說的問題,朱慈烺之前也曾有所猜測。

  無論是後膛炮還是後膛槍,原理都很簡單,但是最重要的是閉鎖機構和彈藥的製造。

  大家都知道,火槍發射的原理,是火藥在密閉空間燃燒,產生巨大的能量,然後將彈頭推出去。

  前裝槍的槍管後方是封閉的,所以不存在爆炸產生的能量洩露問題。

  但是,後膛槍需要從槍管後方填裝彈藥,這個時候,要保證火槍發射時,火藥燃燒產生的能量不外洩,就需要給槍管加一個裝置。

  這個裝置就是畢懋康口中的閉鎖機構。

  因為閉鎖機構差不多是堵漏的作用,所以對於精度的要求自然很高。

  以大明現在的技術手段,解決不了這個問題,朱慈烺也是能夠接受的。

  至於彈藥的外殼,後世都是採用衝壓成型的方式製作的。

  現在朱慈烺的親衛隊使用的左輪手槍的彈藥外殼幾乎就是技術熟練的老師傅,手工製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