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慈烺:我不做亡國太子! 作品

第1449章 經濟繁榮

  有工作了,大家誰還會去盯著土地上的那點產出,土地兼併問題可以說從源頭上得到了一定解決。

  而且,朱慈烺推出的新政十策,對於多少土地繳納多少稅,作出了明確的規定。

  大明稅務司收稅可是很嚴格的。

  所以,一些原來的地主老財為了避免交重稅,都不想再僱傭佃戶,而是直接把土地承包給百姓,他們收租,從而減少賦稅。

  但是,有了工作了,誰願意去種地呢?

  年輕力壯的小夥子都想著賺大錢。

  只有一些老弱和婦孺願意種田,這就導致了勞動力嚴重不足。

  地主老財為了把自己手中土地租出去,甚至願意送農具,耕牛免費用。

  在勞動力緊缺和賦稅的雙重治理下,土地兼併問題不僅解決了,而且甚至還出現了地多人少的局面。

  但是,根據大明律,土地是嚴禁拋荒的,甚至說就算你土地拋荒了,你該交的賦稅一點也不能少。

  這樣一來,大明乃至於整個華夏,史無前例的出現了用工荒。

  有需求就會有市場,大明需要奴隸了。

  朱慈烺對此早有準備,東南亞的人、朝鮮人可以成為大明地主的奴隸。

  但是,黑人絕對是不準進入大明境內的。

  朱慈烺可不想讓大明成為後世的法蘭西。

  總而言之,土地兼併這個困擾華夏封建王朝幾千年的問題就這樣被朱慈烺解決掉了。

  同時,道路和交通運輸的發展也進一步促進了手工業的進步。

  大大小小的商號猶如雨後春筍一般冒了出來。

  皇家制造局也在這樣的潮流中日益壯大,整個大明的皇家制造局專營店已經突破兩千家,每年單單皇家制造局專營店的給朱慈烺帶來的利潤就接近三千萬兩白銀。

  朱慈烺突然想起了後世馬傑克的話。

  錢?錢是什麼?我對錢完全不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