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溪笛曉 作品

第 226 章

墨家出現那會兒,墨家子弟大多數都是底層人士,所以它的願望是非常淳樸的,希望擁有一個和平安定的社會,希望減少厚葬以及奢靡之風。




在他們的觀念裡面,就連王公貴族斥重金搞什麼音樂都是很離譜的事,他們從未享受過這些東西,所以提出“非樂”“節葬”等等想法。




這也是墨子自立山頭建立墨家的原因:一開始墨子也曾懷著對學問和大道的憧憬學習儒家學問,只是越學越發現儒家之中有許多自己無法苟同的觀點。




墨家也曾有大綻光彩的時刻,可惜那光彩是短暫的。自秦漢以來墨家又重歸底層,要麼成為被朝廷視為眼中釘肉中刺的遊俠,要麼進入“百工”之列。




“百工”這些在三皇五帝時期就有的職業,在秦漢時期與倡優、醫巫、商賈等等行當一起淪為“非良家子”,大抵是因為這樣管制最方便。




霍善挺想光揚墨家的,可惜暫時沒什麼頭緒,所以他才積極找孔丘聊天兒。聽說孔丘可是聖人、素王且神而先知,肯定會有非常好的辦法對吧!




孔丘聽得一陣沉默。




他本人確實一直挺有自信,經常在弟子面前吹噓說“誰要是肯用我,三個月就能看到成效”或者“給我個機會,我肯定在咱這邊打造出一個‘東周’”。




但,他什麼時候神而先知了?他一直都很強調學習的重要性,並且終身都在為教育事業添磚加瓦,哪裡會宣傳自己不用學習就什麼都知道?




霍善積極地和孔丘分享:“董仲舒說的。”




他是在司馬遷給他們講課的時候聽了一耳朵,董仲舒是司馬遷的老師,他為了提升儒家的地位,通過上百篇文章重構了《春秋》的內容和孔子的形象。




董仲舒的悉心創作,成功讓孔子成聖、成王、成神!




而儒家也成功成為了統治者十分趁手的統治工具,一代代中原王朝統治者愛不釋手地用了它將近兩千年!




《論語》裡的每一句話都被註解過百八十遍。




李時珍聽到這個他很有發言權的話題,還湊過來給孔丘講述他在歷代王朝受封的職位。雖然孔丘生前求職總不成功,但是每個朝代的皇帝都要把他家後人扒拉出來,代替他來把新王朝封給他的榮譽職位給領回去!




就是吧,明末你們孔家有的後代也太不是東西了,其中有個居然主動投靠滿清迎清兵入關,並且剃髮剃得老歡,這會兒倒是不說什麼“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了!




別說孔丘這個老祖宗了,他這個外人聽了都生氣!




孔丘更沉默了。




並不是很想聽自己這些混賬後人都幹了啥。




兩千年後他人都沒了,還怎麼為子孫後代負責?!




霍善積極提議:“要不我今晚給你用個【死猶不忘】,到時候你隨機抽取幾個後代去打一頓,打到天亮為止!”




孔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