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溪笛曉 作品

第 102 章

劉徹和蘇軾聊著聊著正事,不知怎地聊到神仙鬼怪方面。




這個蘇軾老熟了,他有一堆方外朋友,和他們向來無所不談,比如他時常拎著酒肉去找他的和尚朋友敘舊,以至於對方不得不勒令他不許用剛吃過酒肉的嘴巴唸經。




蘇軾雖常年自稱居士,酒肉卻是戒不掉的,他跟蘇轍寫信聊起儋州的辛苦,講的也是“五日一見花豬肉,十日一遇黃雞粥”。




全詩大意是這樣的:弟弟啊,聽說你瘦了,你看看我這儋州,五天才吃一次豬肉,十天才吃一次雞肉,想必以後我們兄弟倆都是瘦老頭兒,一起騎黃鵠回老家去完全沒問題!




可見他只要幾天不吃肉就渾身不舒坦。




蘇軾對於佛法和道法,那都是秉承著想信的部分信、不想信的部分不信的淳樸思想,這一點和劉徹倒是很有共同話題。




聊到興起處,蘇軾還和劉徹講起遠在天竺的佛祖,沒錯,西方還有一個極樂世界!




蘇軾從小博聞強記,又有許多和尚朋友,對佛法的理解還是十分完備的,給劉徹講起佛法來簡直不要太順溜。




衛青等人:?????




完了,這人不會給上林苑多增加一處神殿吧?




事實上劉徹覺得自己在這邊過得挺好的,對西方極樂世界興趣不是很大。




不過他覺得佛家這套輪迴以及十八層地獄的說法倒是挺新鮮。




比如你這輩子勤勤懇懇當奴隸、誠誠懇懇地按照佛法反省自己身罪過,下輩子說不準就可以翻身做主人了;再比如你要是犯了某些罪過,就要到地獄裡接受相應的懲罰。




這些說法倒是可以用來倡導天下人懲惡揚善、多行好事。




劉徹興致盎然地與蘇軾聊了挺久,從佛學聊到黃老之學再聊到儒學,赫然發現此人竟儒釋道兼修,不管哪方面都講得頭頭是道。




尤其是蘇軾提到後世一些佛寺的運作理念,更是讓劉徹耳目一新。




按照蘇軾的說法,西方的佛寺可以承擔一部分社會責任,比如收容失地流民、憫恤鰥寡孤獨甚至行醫施藥,偶爾還承擔宣傳口的工作,引導黔首潛心向善、勿行惡事。




既然這些事佛家可以幹,道家為什麼不能幹?




如今道家還只是一門學問,連劉徹這個求神問仙愛好者對整個道家體系都沒明確的概念,只能別人說自己遇到過什麼仙人,他就心心念念惦記著有什麼仙人。




地方上的信仰也是五花八門,大家都是逢山拜山、遇水拜水,甚至聽到有什麼神奇傳說便奉為仙人或神君。既然大家都有這方面的需求,那不如由朝廷出面引導。




等到天下人都信朝廷精心篩選出來的神仙,無數黔首受其指引好好生活,眾神君知曉後豈會不願降臨?




劉徹決定回去後就命人收集整理各方神靈的傳說,爭取做到去蕪留菁,從中挑選出最適合推行天下的一批神君,由這些神君的祠廟負責收容當地鰥寡孤獨、高年貧困之民。









養著那麼多方士,也該給他們找點事幹了,不能教他們一直閒著。外邦的“方士”能做那麼多,自家方士為什麼不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