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冠不南渡 作品

第3章 依你所言

  到曹丕時期,曹丕強行指定了參與考核的門檻,達不到門檻的都統統丟出去在地方上搞教育。

  他這個行為算是有利有弊,門檻一旦設立,當官的都成了門閥大族子弟,但是對地方教育上卻是起到了不錯的推進作用。

  地方教學發展到明清的時候,甚至都開始出現鄉學,某些特定時期力廟堂主導的地方教育系統達到了鄉一級。

  當然,如今的人力物力生產力肯定是沒辦法跟那個時候去比的,兩者相差太大了。

  在如今,曹髦的要求只是能超過曹丕時期,達到縣有縣學的地步就可以了。

  另外,如今的廟堂所設立的學校,並非是後世的那種學校,如今的學校都是教經典的,所招收的也不是孩童,是那些地方上有心求學之士,也沒有明確的規定年齡。

  像經典這樣的東西,若是沒有老師來講解,光有書籍是完全沒辦法去學的,除非是天縱奇才。

  而想要拜在名士門下的代價又太大,並非是所有有心求學的人都能做到。

  這個時候就可以去廟堂的學府裡學習。

  廟堂地方學府裡的基本都是出身很低的學子們,出身高的是不屑於在地方學校裡去學什麼經典的,他們連太學都不是很看得上,不是家學就是去拜大家為師。

  而想要當官,經學又是必修課,因此,地方學校的意義十分重大。

  從他們這裡出來的士人質量肯定是比不過大族子弟的,但是隻要他們的數量足夠龐大,總能打破大族對官職,學問的壟斷。

  不能讓大族壟斷了所有的學問和上升途徑

  裴秀畢恭畢敬的離開了此處。

  曹髦知道,這廝的認真可能持續不了太久,但是交給他的事,應該是不會再出現什麼紕漏的。

  魯芝一直都不曾開口,直到裴秀離開方才,方才開口問道:“陛下,這件事交給他來做,是否有些不妥呢?”

  曹髦吃了一口茶,“有何不可啊?”

  “陛下,裴秀這個人,不是沒有才能,只是他太注重親族,與諸多大族來往密切,我聽聞,經常有名士前往他的府內,跟他送禮,以求成為他的好友,而這些人的目的都是想要做官。”

  “陛下如今要行地方之學,地方之學,多是如老臣這般出身卑微之人。”

  曹髦趕忙打斷了他,“魯公,朕記得,您可是出身大族,世代為官”

  魯芝長嘆了一聲,“陛下,老臣十餘歲,父親便被奸賊郭汜所殺,從那時起,流離失所,十七歲方才定居,想要求學,卻沒有門路,最後在地方學校學成了經典,被地方的官員所舉薦為吏”

  “臣出身或許不算卑微,卻也深知卑微之苦啊。”

  曹髦點點頭,“您繼續說。”

  魯芝又說道:“裴秀這個人,他對一些邊塞大族都有些輕視,幽州,涼州,南國的大族都不被他放在眼裡,何況是那些出身庶民的人呢?”

  “陛下讓此人來負責這些事情,只怕他不能很好的完成啊。”

  曹髦知道,裴秀身上有著很嚴重的大族子弟病,這也是魯芝所擔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