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冠不南渡 作品

第247章 全怪那弟弟

  尚書檯的混亂已經擴散到了整個洛陽。

  太學變得烏煙瘴氣。

  有數百人聚集在太學的門口,分成了兩派,彼此對罵。

  “不孝!不孝至極!自古以來,就不曾聽聞小輩可以去辱罵大人的道理!”

  “大逆不道!”

  “忤逆小人!”

  有太學生臉色赤紅,對著周圍的太學生們大聲辱罵著。

  東堂宴所帶來的影響還在發酵,最先席捲的就是太學了,自從皇帝親口點評了荀家的那兩個人,又有司馬炎大義滅親,堵在太傅的門口破口大罵之後,整個洛陽的氛圍就變得詭異了起來。

  本著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宗旨,諸多年輕的士子們開始刷自家長輩的名望。

  其中當然也有翻車的,例如高柔的孫子高韜,就因為當面訓斥高柔,被高柔掛起來一頓打,打完就給丟進中軍磨礪去了,還是直接送到了馬隆的營,揚言敢跑就打斷他的腿!

  但是大多數人還是成功了,這裡頭也有長輩對他們的縱容。

  畢竟如今世道不同了,往上爬需要名望,自己都到這個位置了,被罵幾句又不會掉下來,幫著自己晚輩提一提名聲,讓他們日後好進步,何樂而不為呢?

  持續了多年的高壓政策忽然被鬆開,士人們頓時變得亢奮了起來。

  先前司馬師執掌大權的時候,是不允許士人們談論國事的,甚至在曹髦書寫了空城雀之後,直接下令禁止士人們談論這首詩,談論者要被治罪。

  而如今,已經沒有人管他們會說什麼了,皇帝都親自要求他們直言上諫。

  在群臣看來,其實這並不算是什麼壞事,畢竟原先的高壓政策不只是針對那些年輕的士人,就是他們這些大臣,也遭受此政策的迫害。

  群臣跟年輕士人沒什麼不同,他們都是士大夫,而曹髦想要解開士大夫身上的枷鎖,這對群臣來說不是什麼大問題。

  或許會對他們如今的統治有些不利,但是並不致命。

  再怎麼鬧,畢竟還是自家的晚輩。

  而這種對長輩的重拳出擊,在某些群臣看來甚至是一件好事,這可是你親自讓我們上書勸諫的?

  既然我們的晚輩可以直言勸諫我們,那我們自然也可以直言勸諫皇帝。

  這是將利刃主動遞給我們。

  或許是因為沉默了太久,當士人們開始說話的時候,整個洛陽變得極為熱鬧。

  而太學內部也是分出了多個派系。

  如今指著眾人謾罵的,就是傳統派,他們還是推崇漢朝的德治模式,對禮法看的很重。

  哪怕是在司馬師執政的時候,他們的地位也是很高的,畢竟統治天下還是需要禮法來輔佐的。

  何曾就是這類名士的代表性人物,何曾嚴格的遵守禮法,他的禮法遵守到了什麼地步呢?

  他按著禮法,一年跟妻見三次,他去見妻的時候,總是衣冠整齊,相待如賓,自己南面,妻必須要北面,上酒,方才做些別的事情。

  阮籍的母親逝世之後,阮籍沒有遵守禮法,大吃大喝,完全不將這件事放在眼裡,何曾極為憤怒,請求司馬昭將此人流放,他認為阮籍“汙染華夏”,破壞了華夏的道德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