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之車門已焊死 作品

第九百八十六章 橋樑的設計規劃

  技術部門提供了兩種方案,一個是選在亮馬河最為狹窄的地段,另一個則是安家莊最為接近主路的地方,區別上就是橋樑跨度的不同。

  兩個地方都進行過精確的測量,前者的設計跨度在32.8米,後者的設計跨度在47.6米,寬度前者為6米,後者為8米,橋面預計載荷在20噸左右。

  相關設計人員很細心,把正面圖,側面圖,俯瞰圖,全部做了出來,夾在了文件夾中,能夠讓李峰這個門外漢也能大體看懂橋樑建設好後的樣子。

  兩者都採用鋼桁架結構,在設計模樣以及載重量基本相同的情況下,預計鋼材使用量相差了快將近一倍有餘。

  前者預計消耗鋼材一百四十五噸,後者預計消耗兩百八十噸,兩者對於軋鋼廠來說,成本約等於零,國營企業,用的是自家廠裡產的,工人也是自家工人,也就是樁基的混凝土,需要從兄弟單位“協調”。

  軋鋼廠別的不多,就是施工材料多,一百四十噸的使用量,軋鋼廠可以承受,但跨度上升到了47米後的話,將近三百噸的使用量,就有些超出了計劃額度。

  紅星軋鋼廠年產量大約在十二萬噸左右,月產量平均一萬噸左右,三百噸別看只佔據百分之三,在處處都需要鋼鐵的這個年代,李峰也不敢大手一揮,把這三百噸用在這裡。

  就是挪到這裡的一百多噸,李峰都得擠牙膏一般,螞蟻搬家似的慢慢來,這才能稍微輕鬆一點,軋鋼廠家屬區後面還有個大頭等著自己呢!

  對於軋鋼廠來說,不用掏這筆錢,但對國家來說,相關財政,還是等於用了這筆錢,能省一點是一點,多走兩步路,但鋼鐵省下來了。

  下午。

  李峰抽空到了三車間,也就是焊工車間。

  站在門口,能看到車間內,熊熊的火焰在金屬上滑動,空氣裡,瀰漫著金屬熔化後產生的氣味,夾雜的,還有焊絲的味道。

  機器的轟鳴聲伴隨著焊槍的噼啪聲,交織在一起,熔化的金屬滴落在地面發出呲呲的聲響,各種各樣的成品半成品的金屬構件,在置物架上整齊排列。

  軋鋼廠,每個車間都很熱,要說最熱的,還得是這裡,特別是到了夏季,車間裡面的溫度跟外面是完全不同的,走到車間門口,就能感受到裡面的熱浪撲面而來。

  考慮到工作時的勞動保護,工人們還得穿上厚重的防護圍裙,以及帆布手套,整個就是一邊幹活,一邊汗如雨下,十分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