鑑寶神豪,從我養麒麟開始 作品

第 645章 唐卡

  “這就是唐卡?”

  童欣晴雖然對藏傳佛教沒有了解,但唐卡的名頭還是聽說過的。

  “嗯,這幅應該是白度母的唐卡相。”齊鳴解釋了句,事實上,打從發現它起,從頭到尾,他的眼神都沒捨得離開過這幅唐卡。

  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種獨具特色的繪畫藝術形式,起源於松贊干布時期。

  根據所用材料的不同,唐卡又被分為了兩大類,一類是用絲絹製成,叫做“國唐”,另一類,則是用顏料繪製而成,叫做“止唐”。

  面前這幅白度母相,就是國唐的代表。

  但一般的國唐,還不足以讓齊鳴震驚。讓他真正驚歎的是,一是尺寸,這幅唐卡長有1米8,寬3米,幾乎佔據了半面牆壁,這種尺寸的唐卡,絕對的稀有。

  要知道,唐卡的製作,極其的苛刻。

  唐卡的繪畫,必須按照經書中的儀軌及上師的要求進行,包括繪前儀式、製作畫布、構圖起稿、著色染色、勾線定型、鋪金描銀、開眼、縫裱開光等一整套工藝程序。

  每一個過程都如同在做一場佛教法事一般,給人以神聖之感。製作一幅唐卡用時較長,短則半年完成,長則需要十餘年。

  尺幅越大,也就意味著製作難度越高。

  其次是顏料,宗教是唐卡的主要題材,為了表現佛的“至上與神聖”,繪製的唐卡必須色澤鮮豔,璀璨奪目,這種效果甚至要保證幾十年,乃至幾百年過去都要始終如一。

  為了達到這種效果,唐卡用到的顏料都是自然界中稀有資源,例如金、銀、珍珠、瑪瑙、珊瑚、松石、孔雀石、硃砂等珍貴的礦物寶石和藏紅花、大黃、藍靛等珍稀植物為顏料。

  用料昂貴,尺幅巨大,寓意又好。畫上的白度母是觀世音的眼淚所化,代表了智慧,長壽。

  然而這些優點,跟另一個優點比起來,都不值一提了。

  如果望氣術沒有騙他,齊鳴敢肯定,這幅唐卡的年代能到唐朝,若要再精確些,那就是唐朝末期,唐宣宗時期。

  雖然,齊鳴也看到了上頭有不少各個年代修補的痕跡,但主體還是唐朝。

  因為保存等原因,目前傳世的唐卡都在北宋之後,唐朝的唐卡,簡直聞所未聞。

  目前,唐卡的拍賣記錄是明永樂御製紅閻摩敵刺繡唐卡,10年前,拍出了3億多華夏幣的天價。但如果這幅唐卡拿到拍賣市場。

  齊鳴覺得創下新的記錄,那絕對是板上釘釘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