鑑寶神豪,從我養麒麟開始 作品

第 463章 定窯大碗(上)

  “呦呵!不得了,這是定窯大碗!”

  齊鳴只是打開一看,就忍不住驚歎出聲。宋代五代名窯,汝官哥鈞定,今天居然就有一件定窯大碗,就這麼擺到了他面前。

  拿起,一股涼意傳來,確實是老東西,隨後他拖著碗底湊近一看,眉頭蹙起,有點遺憾,這鑲口看著挺亮,但確實黃銅的。

  定窯雖然被譽為宋代五大名窯之一,但真正的歷史能追溯到唐。齊鳴剛剛淘到一件邢窯白瓷塑像,其實倫關係,定窯算是繼承邢窯的技術,繼續發展的產物。

  而且定窯的東西有個特點,它的很多東西,喜歡倒扣過來燒。古人追求滿釉,即讓釉料覆蓋到瓷器的所有位置,這樣才能達到極致的美觀。

  但哪怕今天,瓷器也不可能飄在半空,總要和平面接觸。接觸的地方,自然也就沒法覆蓋釉料。為此汝窯想到<支釘燒>的辦法,用幾個錐心釘子支撐底部,這樣汝窯底部只會留下幾個芝麻大小的釘子不沾釉。

  而其他一般瓷器都是樹立擺放,底部觸地,正著燒。定窯則恰恰相反,碗口倒扣,反著來。只是這麼一來,碗口位置就沒辦法覆蓋釉料,那一圈就會露胎。

  要是拿著這種碗吃飯喝水,滿是毛刺的碗口就會劃傷嘴,所以有些定窯,就有了鑲口的做法。將碗口用金銀銅等材料包起來。

  這樣解決了碗口毛邊的問題,還能進一步美化瓷器,光是這麼個辦法,也能看出古人的聰明才智。

  同時,鑲口也能反映物主人的社會地位,鑲金的自然是最貴重,宋朝皇室和大貴族就使用鑲金口的瓷器。

  鑲銀的次之,最差的就是鑲銅的。

  “林小哥,說你比他厲害。還真沒說錯。”張姐聽到齊鳴開口就點破這東西的來歷,立刻笑呵呵的恭維起來。

  “張姐,我就隨口一說的,年份也沒帶。定窯是定窯,但定窯從唐到元,就沒停過。到了明清,還有人特意仿燒的。您這件,我也還拿不準,還要再看看,再看看。”

  花花轎子人抬人,但坐了轎子,價錢上就麻煩了。齊鳴比較務實,所以主動從轎子上下來了。

  張姐溫柔一笑,那笑容跟春水一樣,笑眯眯的道:“我也做了好幾年的生意了,早年也是走南闖北,見識了不少人,也見過不少東西,這兩年才在景德鎮落戶。

  像是這種大開門的東西,要是都不能斷定是宋代的,那我這麼多年豈不會都浪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