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玉武士恪 作品

第1103章 不學瓦崗一柱香

  面對高昌國,也只是冊封宇文玉波為華容公主,和親嫁給高昌王。

  還有咱西征這攔在最前面的高昌國,雖才萬餘戶,但其大城也有五座,勝兵萬人,而且欲谷設肯定增援,到時高昌國憑城防守,欲谷設的騎兵在外,

  打仗就得出其不意,

  一個伊吾,也不過是群粟特人城主投附中原,大唐在伊吾設立伊州,甚至派來安西都護,可那仍不能完全算大唐正州。

  他們要是襲擊我們的補給,我們就麻煩了。”

  其實就連大唐許多人也一樣這樣認為。

  “玉門關以西雖有大漠阻隔,但我們在磧西也還有伊州這個前進要塞,”武懷玉很自信,並不是輕敵。

  來少了,他們怎麼拿下高昌的大小二十幾座城?

  武懷玉跟老程說起西征最關鍵的一點,那就是伊吾城。

  不是伊吾軍而是伊吾城。

  漢代以來,出西域本有二道,後更為四。

  出自出玉門,渡流沙,西行二千里至鄯善為一道;自玉門渡流沙,北行二千二百里至車師為一道;

  從莎車西行一百里至蔥嶺,蔥嶺西一千三百里至伽倍為一道;自莎車西南五百里蔥嶺,西南一千三百里至波路為一道焉。

  後來,玉門關東遷,與伊吾路關鍵密切。

  

  伊吾路早在東漢就開闢,竇固率軍擊伊吾,戰於蒲類海,自敦煌西出玉門、陽關,涉鄯善,北通伊吾千餘里。

  從漢至北魏時期,敦煌西面的玉門關一直是通向西域的門戶。

  北周時期興盛伊吾路,自敦煌至伊吾,多沙磧,道里不可準記,唯以人畜骸骨及駝馬糞為驗,

  這條路很艱難,自瓜州西北去高昌一千三百里,並沙磧,乏水草,人難行,四面茫茫,一路全靠著六畜骸骨和駝馬糞認路,若是大雪,就沒辦法認路。

  正因這條舊伊吾路難行,所以後來在北周時,開闢了一條新伊吾路,自縣東南行經大海之東,又東南度磧入伊州界。

  這條路現在也叫矟竿道,從敦煌往北,經鹹泉戍、矟竿戍而抵伊州,其名字就得自經過的矟竿戍。

  武懷玉研究了這條道路,大概是從現在的瓜州西北出發,逾流沙到哈密,再沿天山南行,經闢展,魯克沁、吐魯番等,

  唐軍要遠征西域,路途遙遠其實就是最大的困難。

  尤其是要穿越幾百裡的沙漠,一路既無水又無草,甚至有可能路都難認,

  不過武懷玉手裡掌握著這條北伊吾道,也就是矟竿路,北周以來,中原跟伊吾、高昌本就往來密切,對這條道路掌握經營的很清楚。

  只要不是冬春會下大雪的季節,那麼唐軍走這條路沒什麼大問題,人馬少則也可以不用擔心補給問題。

  當然最重要的是武懷玉不僅清楚掌握了伊吾道,大唐現在還控制著伊吾城,也就是原來的伊吾國。

  “大業四年,隋煬帝任薛萬徹父薛世雄為玉門道行軍大將,使其與突厥啟民可汗共擊伊吾國,師次玉門,啟民背約,兵不至,薛世雄孤軍度磧,

  伊吾國認為既然突厥啟民可汗不發兵,隋軍不可能再來,皆無防備,

  等他們發現隋軍時,薛世雄軍已經度過沙漠,神兵天降,伊吾國大懼,請降,詣軍門上牛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