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玉武士恪 作品

第1037章 接著奏樂接著舞

  “房相,我自罰三杯。”懷玉笑著叉手。

  皇帝還看到了老師,衛國公李靖,義父齊國公秦瓊,沒想到這兩位大佬也來了。

  接著是皇后的舅舅宰相右僕射高士廉,大手筆、中書令燕國公馬周,

  皇帝的親家公、特進、檢校民部尚書參預朝政的蕭瑀,

  “你家三郎有心了。”

  很多人似乎都下意識的忽視了房玄齡,覺得這位好像唯皇帝之命是從,似乎沒有什麼自己的主張,只是堅定的執行皇帝的意圖,但武懷玉很清楚,李世民雖是位聖君,

  但李世民用人,可是很喜歡微操的,他的政事堂宰相班子,極不穩定,那些宰相們被他調來調去,進進出出,

  要說宰相更換的頻率,那是跟崇禎都有的一比。

  宰相中的御史大夫李大亮、禮部尚書王珪就沒來。

  當年武德初,唐敗竇建德和王世充後,樊興、秦瓊、程咬金他們以功封國公時,李績那可是比他們榮耀的多,直接披金甲與李世民同乘兵車入長安城獻俘太廟的,

  十幾年過去了,

  “仗雖是樊興他們打的,但你這定策之功,卻也絲毫不差。”

  李世民端著杯酒,撫著修飾精美的鬍鬚在那裡神采飛揚的感嘆著,這一戰不僅僅是擊碎了吐蕃年輕贊普的野心,

  也是徹底的把吐谷渾的反抗之心給擊潰。

  同時還把西山八國等諸羌,也給打醒了,給徹底震懾住了,這才有諸羌酋長們爭相來長安朝貢,不僅親自來了,還帶來了子弟,帶來了女兒,帶來了土貢。

  他們以前也只是表面歸附,

  吐蕃人來了,還騎牆觀望,

  但現在,卻是完全被懾服,一個比一個積極的跑來長安歸附,生怕動作慢了一點,然後大唐的甲兵就要踏平他們的部落。

  

  他們可是親眼看到吐蕃人集結二十萬眾,是如何連大唐國門甘松嶺都叩不開,然後大唐一反攻,五萬步騎把二十萬吐蕃聯軍打的落花流水,追殺千里的。

  就算如東女國,也不過勝兵萬餘人,如何敢跟大唐對抗?

  可以說,這一戰,雖然在大唐開國以來的戰事中,規模根本排不上號,但意義卻非同凡響,

  這一仗,可以說是徹底奠定了未來川西百年之格局。

  教坊的美人歌舞極佳,

  樂手們的演奏也很動聽。

  武懷玉卻沒多少心思欣賞,他表面放鬆,其實心裡一直繃著,他預感這趟回長安,可能不會那麼簡單輕鬆。

  今天這宮宴,可能也不同尋常,所以他很提防。

  皇帝稱讚他定策有功,武懷玉趕緊推辭,說當初定策的是皇帝,還有衛公等,他也只不過是參與其中,提了幾嘴建議。

  他這般推辭功勞,

  皇帝聽了只是笑。

  “青陽啊,伱來的晚,剛才我們正談起川西之事,此戰過後,吐蕃退走,吐谷渾也基本降服,而諸羌紛紛內附,

  朝廷要如何收拾善後,諸位大臣各有建議,朕想聽聽你的看法。“

  武懷玉來的晚,還真不知道大家的意見。

  但對於如今大好局面,大唐的操作空間還是很大的。

  保守一點,自然就是穩守國境就是,要是積極一些,那就把諸羌全都設立羈縻都督府、州,納入大唐羈縻體系,雖是羈縻,多少也能監管。

  當然,如果更大膽激進一點,

  其實也可以更進一步,比如在羌地設立都護府,甚至在羌地一些戰略要地,築堡屯兵,甚至是移民屯田,甚至是可以設立一些小點的正州正縣,

  大唐直接趁這機會,在羌地插一些釘子進去。

  這就是進可攻退可守,

  既能充當防禦吐蕃將來再犯的橋頭堡,也可做為監護扼制諸羌的釘子。

  “陛下,最好的防禦就是進攻,臣建議可在川西北、川西南新設兩都護府,統轄諸羌部,最好是能夠前出羌地,擇其交通必經的險要之處,築城立堡屯兵戍守······”

  武懷玉的話說完,

  殿中很安靜。

  不少驚訝的目光望向他,

  武懷玉有些意外,這些也不算什麼特別啊。

  還是太子承乾先擊掌讚歎,

  “這可正所謂英雄所見略同,剛才衛公提議當積極防禦,然後陛下提出在川西設立五座軍城,以及一些守捉堡壘鎮戍,

  而如今老師則提出要在川西南北設兩都護府,屯兵羌地,真是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