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玉武士恪 作品

第988章 我需要為老師擔心嗎?

  而茶稅現在一年都能徵到二百萬貫了,也確實是夠驚人了,一來是大唐這些年對外無敵,使的茶葉出口量激增,二來就是海貿的通暢,通過廣州等港大量出口,再就是大唐這些年內部興起的飲茶熱,外需內需都增長起來了。

  當然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之前朝廷曾實行過一段時間的茶專賣,但後來發現茶專賣制度對茶產業的限制很大,在武懷玉等的建議下,朝廷取消了茶專賣制,放開自由買賣,

  但對茶葉徵收特別的茶稅,委各地稅吏,將茶葉三等定價,按十一徵稅,朝廷鼓勵民間種茶,也允許商販自由買賣。

  當然朝廷每年也會大量採購茶葉,或運至邊疆與蕃部交換牛馬,或是再賣給胡商等,每年朝廷的茶葉買賣,也能獲利百萬。也有宮廷專門採購茶葉供給宮廷,或者賞賜官員軍中的。

  “最近朝廷又有不少聲音,提出要把茶葉專賣,跟鹽一樣實行茶引制度。

  要對茶園徵收的茶租提高,認為現在一年一納的實物茶葉課稅太低了,要求十一徵課。

  販銷這塊,則行禁榷法,朝廷在產茶地設立榷貨坊和山場,除徵收園戶茶租十分之一外,同時按朝廷定價收購園戶交租後所剩的全部餘茶,並由朝廷制訂官價向商人售賣,禁止園戶再將茶葉直接賣給商人,從而為朝廷增收。”

  武懷玉聽到這話,只是笑了笑。

  他啜飲龍芽茶,漫不經心的對太子道,“殿下,那些提這種建議的人,不是蠢就是壞。”

  “茶葉不是鹽,鹽雖說有海鹽井鹽池鹽等,但也就粗細之分,而且鹽是必須品,朝廷要控制也不難,

  可茶葉不同,茶葉的種植生產加工銷售很複雜,品質也有很多種類,朝廷若是看中眼前的那點壟斷專賣之利,那其實就是與民爭利。

  既打擊園戶種植積極性,也會奪取茶商們的利益,

  現在朝廷實行的茶政是通商法,向園戶徵茶租,向商人徵茶稅,允許園戶和茶商自由交易,這既可以精簡榷茶機構,減少國家開支,還能擴大園戶茶商們的積極性,只要朝廷定的租、稅不是太高,那麼整個茶產業欣欣向榮,朝廷能收到的稅也就自然更多。

  “現在那些喊著要行禁榷制的人,就是要殺雞取卵,非蠢即壞。”

  

  武懷玉說的很不客氣,因為他現在是大唐最大的茶場主,也是最大的茶葉加工商和銷售商,尤其是出口這塊,他佔據的份額很大。

  朝廷現在一年能從茶葉中拿到二百萬的茶稅,和一百萬搏買的利錢,武懷玉從中更沒少賺,何況整個茶葉的迅速發展,帶動了多少百姓種茶而增加收入,多少商販們收茶販茶而賺錢。

  錢不能都只讓朝廷賺,

  那樣對整個行業發展,都只有壞處沒有好處。

  不過這倒也提醒了武懷玉,武家的茶產業,看來確實讓太多人眼紅了,雖然這些年,他也不斷的拉人入夥,許多勳戚豪門,武懷玉也帶他們一起合作。

  可看來還是不夠。

  他倒是不介意帶更多人一起,反正把蛋糕做大,分到的蛋糕也多。

  他心裡打算,以後武家每年產出的茶,多拿出一成賣給朝廷,讓他們轉手賺一筆。

  銷售給誰都一樣,給朝廷頂多價格低一點,少賺一點,但起碼也能堵住一些官員的嘴。再則,還是要拉更多的人進來,不管是種植還是加工還是銷售這些環節,都可以有錢一起賺。

  “殿下喜歡喝這龍芽皇尖?”

  “這茶葉不錯,湯色翠綠明亮香氣清高,味甘鮮醇,還挺耐泡。”承乾端著茶杯,

  “看來殿下也已經是茶葉愛好者了,”懷玉看著杯中那一片片只有一槍一葉的碧綠茶葉,“既然殿下喜好此茶,不如臣把鄒虞城外盛唐山的茶場送給殿下,

  那片茶場不小,還附帶有製茶的茶莊作坊,一年產量不少。”

  承乾倒是愣了下,趕緊道,“老師誤會了,我可沒想伸手向老師要茶場茶莊。”

  “區區一個茶場茶莊而已,咱們既是師徒,又何必這麼客氣。”

  太子東宮的料物是有數的,朝廷一年給四萬段,付市貨賣,可值一萬一千貫。這筆錢其實不多,當初李泰得寵時,魏王支別封及廩物,一年凡值一萬六千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