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3章 飢餓的盛世

  還得要靠秋季雜糧搭配,才能勉強填肚子。

  這一家大小九口人,一個月也僅有兩石半口糧,折下來,一家子九口一天口糧才八升,一人都合不到一升,比官奴婢、罪犯的口糧還低。

  在缺少油水副食的年代,又是以體力為主的百姓,這點糧是不夠吃的,但老漢卻說溫飽,那是因為每天還要搭上許多紅薯土豆蔬菜,一半一半的搭,甚至如這窩頭裡還摻了玉米葉玉米棒子和糠麩。

  少年太子受衝擊更大。

  “種一畝麻,辛苦一年能得十五斤麻,織得一端半麻布,一畝桑田種桑樹兩棵,每畝養蠶可產絹半匹,折算下來,那六畝桑麻,還能收四匹半麻布,一匹半絹。

  就算如此,也頂多算是勉強果腹,其實一直是處於半飢半飽中。

  鄭老漢點了點頭,“看出來咧,你們不像糧鋪的夥計,你們是糧鋪的掌櫃和少東家吧?”

  老漢說他們家現在每天煮半鬥米,再搭上紅薯土豆、蔬菜,基本溫飽了。

  三十石稻,去殼碾米,其實最後也就能剩下二十石左右,鄭家一天半鬥,一年算下來要十八石,這麼一算,鄭家佃租的稻田,其實交完夏租後,就只剩下口糧了。

  承乾看了眼父親和老師,李世民對太子點了點頭。

  要是沒牛,借地主家牛,還得不少錢。

  這可是京畿,這可是長安小江南的樊川,這是京畿最富饒之地啊。

  “這兩年有武相公獻的海東祥瑞莊稼,咱們莊戶人家也算是沾了大光,這紅薯土豆子不挑地產量還高,山坡地頭都能種,搭著糧吃,起碼不用饑荒。”

  鄭老漢看著那三枚黃燦燦的錢,眼睛瞪的大大的,這錢長的跟銅錢一樣,但更大些,更亮,更好看。

  老漢呆滯。

  “這地主換了人,到時要重新立契租佃,按慣例要交上莊錢,”

  這是家裡頭等大事。

  鄭家雖然全家辛勤勞作,但他們穿的都是打滿補丁的舊衣,吃的也是搭著粗糧的粥飯,住著幾間草棚,但他們卻很滿足了,起碼有個家,有安身之地。

  比如這馬上要到收穫季節了,得請莊子的莊頭管事來看田,其實就是估算今年產量,定下租額,慣例是要請頓酒甚至送點禮的,交租的時候,往往莊子上還要大斗進,實際要多交些。

  可家裡能換錢的東西並不多,妻子兒媳婦女兒們辛苦織的絹布,也早賣了換錢給二兒子訂婚。

  “也不全是,夏糧交一半,但秋糧不分成交租,不過慣例地裡產的,也要給莊子上送些,”

  “你家口糧不是勉強夠嗎,哪有餘糧可賣?”

  三十畝稻,種子就得一石二,如果有的人家缺糧沒種,得向地主借貸,那利息很高的,借一還一,那一畝種子實際就得本息八升。